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向大会致贺信,勉励书法工作者饱蘸浓墨书写精彩壮美的时代华章。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大会的召开也引发了人民群众在线上线下对书法艺术创作导向的热烈讨论。
近年来,书法艺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少数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人民网就曾痛批“射书”(射墨书法)、“盲书”(盲写书法)、童稚体、涂鸦体等“丑书”,很多人民群众觉得难以欣赏或者“看不懂”,犹如蒙童学书、歪扭斜挎,认为背离了大众的审美取向。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书法艺术是少数人的艺术,人民群众眼里的“丑书”反倒是“笔力雄浑”“取法高古”“返璞归真”“故意藏拙”,之所以人民群众认为丑,是因为门槛太高、鉴赏力不够。
事实上,中国书法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早在1942年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既然如此,我们的书法创作就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面向时代发展,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熔铸百家、百花齐放,创作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情感和审美的优秀作品。要面向人民群众,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进村镇、进社区,弘扬艺术魅力、提升审美品味、丰富文化生活。要面向德艺双馨,大力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勤奋习练、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力戒“抄近道”“走歧路”的浮躁心性,真正让书法为人民所欣赏、为人民所喜爱、为人民所传承、为人民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