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依宪治国弘扬宪法之治

2020-12-04 09:23  阅读:273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弘扬法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宪法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充分认识宪法和宪法之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着力通过“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化要求。

今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在坚持依宪治国,弘扬宪法之治的道路上,党和国家做了什么。

合肥市第六中学学生在宪法晨读活动中学习宪法 曹力 摄

1

依宪治国的两个缩影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说明我们党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障党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其中,我们可以从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这两个方面来深刻把握坚持依宪治国的意义和内涵。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用国家节日的方式来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通过宪法之治的示范效应,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几年下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实践落实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各级组织和全体公民逐步树立起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每年一度的国家宪法日,是弘扬依宪治国方略的缩影之一。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落实依宪治国的一种仪式,是借鉴国外成文法国家的有关做法,通过公开的宣誓仪式向全党全社会宣示宪法的权威、尊严和实施,使对宪法和宪法之治的信仰、信念和信心落实在习惯和行动中。这有利于全社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落实宪法。

2018年3月17日上午,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起右手,进行宪法宣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其政治性和示范性举足轻重,这是依宪治国的又一缩影。

河北大城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宪法知识 李晓果 摄

2

解答四个课题,捍卫宪法尊严

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保证宪法实施,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障。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了宪法实施中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几个问题,聚焦于如何维护宪法权威,如何强化制度设计,如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对于这些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写入“合宪性审查”一词,指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改变“宪法是闲法,是纸老虎”“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思维。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被明确禁止。这样做是要保障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领导人民制定和执行宪法,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一次强调,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在健全制度方面,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一委员会在继续承担统一审议法律草案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职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宪法方面的人大专门委员会,其名称和职责的变化,凸显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包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具体措施。国家根本大法的显著优势通过解释、审查、撤销、纠正等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这为全方面的科学立法提供了具体组织保障。

宪法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方面,一方面,国家通过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取缔一批“奇葩证明”,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正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则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住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批条子”“打招呼”……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同时,国家通过充分尊重和保障宪法赋予的各项公民人权,通过案件登记、问责等机制,防止出现冤假错案。张玉环改判无罪、张志超案14年后获改判、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昭雪,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件得到依法纠正。

在增强宪法意识方面,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分内之事。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履行宪法赋予的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2016年11月15日,他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了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

2018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

这些年,我国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来自司法部、教育部的数据分外亮眼:开展宪法进公共场所、进宾馆、进万家等活动,先后在2300个车站和2500趟高铁列车播放宪法宣传片;全国共有3500多个公园、1.2万多个广场、3.4万多个长廊有机嵌入宪法法治元素。教育部2019年开展的“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在线学习规模超过37亿人次,制度自信的种子广泛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离不开长时间、大力气的宣传引导。今后,我们应继续以国家宪法日为依托,广泛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充分发挥宪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 半月谈

31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