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让生态文明的底色更加鲜亮 ——江西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

2020-11-05 11:21  阅读:4896 

2015年11月,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2016年8月,江西省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赋予河长制湖长制更大的责任、更重的担子、更丰富的工作内涵。几年间,江西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主动对接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最广、规格最高的五级河长、湖长制体系,实行涉水规划、河湖监管、行政执法“三个统一”,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九龙治水”、而水难治的状态。通过河长制湖长制凝聚最强的行政资源,上下同频共振,相向发力,对河湖进行综合整治,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营造了“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成为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关键。


同频共振拱卫一湖清水

江西省自2015年底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各级河长湖长主动担责,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机构统筹调度,责任单位携手努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据环境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江西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为81.4%、88.5%和90.7%,水质呈总体上升趋势。

坚持多点发力,持续开展“清河行动”专项整治

从2016年起,连续四年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包括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线、非法采砂、非法设置入河湖排污口、畜禽养殖污染、农业化肥农药减量化、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乡生活垃圾、重点企业排污监管、化工企业污染、河湖水域治安等10多个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分地区、分流域、分行业累计排查梳理出6728个问题,完成整改91.5%,有力推动了河湖健康。

强化目标导向,坚决打赢消灭劣V类和V类水攻坚战

2017年6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一年左右时间消灭劣V类水”的决策部署,并将其纳入河长制平台统筹推进。各地对44个重点治理断面开展6类治理工程、175个治理项目,完成投资61.9亿元。2018年5-8月,全省国控、省控、县界断面均消灭了劣Ⅴ类水。2019年,再次启动消灭V类及劣V类水专项行动,并纳入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整治内容,提出“确保总体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要求。对此,江西省制定印发《消灭V类及劣V类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各地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尤其是对2018年6月以来出现V类及劣V类水的27个重点断面,逐一列表明确治理项目与措施。省河长办每月调度,对出现V类及劣V类水的断面下发督办函,跟踪督办整改。目前,27个重点治理断面明确的158个治理项目均已开工,其中完工72个。计划总投资48.5亿元,已完成投资 11.8亿元。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优,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7 %,比上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

聚焦突出问题,大力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

针对鄱阳湖水质下降特别是总磷上升趋势,2018年6月,江西全域启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从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以及水域采砂等5个方面进行重点整治,并纳入河长制平台统筹推进,拟定41项重点任务清单,确定66项重点攻坚项目或强化措施。各设区市明确重点任务388项,重点攻坚项目或强化措施623项。通过专项小组排查、地市自查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等累计梳理问题2346个,目前已整改完成1941个,完成率82.7%。

统筹治理,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江西省始终以习总书记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2017年在全国率先转型升级河长制工作思路,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等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全面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2017年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地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治水转型,探索发展生态产业、现代农业、民宿产业、乡村旅游等“亲水”经济。当年,全省共确定130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流域或河段,规划项目289个,总投资272亿。2018年全省又新增116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流域或河段,规划项目294个,投入资金260亿元。2019年在建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大项目306个、小项目465个,总投资464.5亿元。目前,抚河流域生态治理、百里昌江、南昌赣江风光带等一批示范流域或河段取得明显成效,为市民旅游休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产品;上犹园村、赣县长村、龙南虔村、宜黄曹山村、分宜双林村等以河流为载体打造的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通过生态治理让群众收获了生态红利。

深入推进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

延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思路,2018年底全面启动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以空间规划为引领,从岸上到水体,深入推进陆域防控治理、岸线美化优化、水域保护修复等十大行动,打造鄱阳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省河长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将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工作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以及省级河长巡河督导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召开省级责任部门联席会议,调度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进一步推进的思路及措施。省级各责任部门和各市县根据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要求,均制定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与措施,并正在组织实施。

构建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利改革发展,统筹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三驾马车”,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子。深入推进南昌、新余、萍乡等3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开展会昌、莲花、共青城等3个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通过试点创建和自主创建两种方式,深入开展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和村建设,并采取厅领导挂点推进。3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均以高分通过水利部与省政府的联合验收。坚持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同步推进,累计完成水生态文明乡(镇)59个、水生态文明村410个,下达试点和自主创建补助资金1.255亿元,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创新实践亮点纷呈

亮点一: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融合联动2017年全省启动130条河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373个,总投资约388亿元。抚河流域通过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产业布局正向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化、中医药、休闲旅游转型升级。以高安巴夫洛生态谷为例,它位于江西省高安市祥符镇,项目园区占地2.28万亩,它以河湖为载体,开展水系生态综合治理,重点打造月鹭湖和五爪湖水系工程,开展河湖水生态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布局“一镇、一基地、四区”,一镇为巴夫洛风情小镇,是一处具备田园特征、村落文化的便利生活社区;一基地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以中央厨房为核心,配套仓储、物流、质检、交易、商贸、会展、创业孵化等辅助功能,一站式的农产品流通销售平台;四区域分别为智慧循环农业示范区、田园风光观光区、生态动感乐活区、乡情文化体验区。

亮点二:“河权到户”试点,探索治水新思路寻乌县以马蹄河九曲湾水库大坝下游600米至文峰乡河岭村竹子垇水陂下游600米河段为试点河段,将经营权与管护权下放承包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试点河段水域养殖资源进行承包,基本实现“以河养河,以河护河”的目的。据了解,县政府每年安排25万元巡河补助,由县河长办对承包方巡河情况进行考核,并按不合格次数记入年度服务质量,扣除其巡河管理补贴费用。通过河权承包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实现政府、承包人和基层群众三级联动、政民协作的管河护河机制。

亮点三:河长制促进绿色生态农业不断发展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整合水利、环保、农业、林业、交通、旅游、文化等项目,打捆形成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促进绿色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如:抚州市东乡区润邦农业改变粗放耕作方式,初步建成以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为核心,集水稻种植、白花蛇舌种植、水产与畜牧养殖、花草苗木栽培、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休闲生态旅游业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综合体。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7个等级,粮食生产能力亩均提高约70公斤,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约10%,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10万立方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肥6吨以上。

亮点四:河长制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自2017年开始,贵溪市塘湾镇以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将唐甸夏家村塘湾水列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河流,投资达2000多万元,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成为全市最具特色的新农村精品点。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突出水文化主题,提高村庄文化内涵,同时延伸产业布局,振兴村庄经济。

亮点五:群众环境获得感和经济获得感不断增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百里昌江、南昌赣江风光带等示范流域或河段,为市民旅游休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产品,群众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通过生态治水为百姓创造生态红利,赣县区长村河流域建设五云千亩蔬菜采摘园、樟树坪星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夏潭村甜叶菊育苗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带动4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江西启动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打造鄱阳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升,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增添助力。

亮点六: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河湖水质不断提升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以“清洁河湖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3年累计解决影响河湖健康的突出问题4653个。通过系统综合治理,真正实现了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河湖水质持续提升,2016年、2017年、2018年水质优良率分别为81.4%、88.5%和90.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国家下达的考核指标。

亮点七:全力推进法制建设,河长制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2016年6月1日正式修订实施的《江西省水资源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全省应当建立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河湖长负责制。”这是全国第一部写入“河湖长负责制”的地方性法规。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湖泊实行湖长制。湖长负责对湖泊保护工作进行督导和协调,督促或者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协调解决湖泊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这也是全国第一部明确湖长制的地方性法规。2019年1月1日《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江西推行河长制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

亮点八:率先建立最高规格的河长制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协调督促能力2015年制定出台《江西省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实施河长制,明确建立了由省委书记任总河长、省长任副总河长、7位省级领导担任省级河长湖长,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均按此规格配备,形成了全省流域加区域、所有水域全覆盖的组织体系。2017年,在全国第一个经省编办批准,设立了省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随后,市县两级也均设立河长办专职副主任。2018年,省级调整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省河长办主任,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省水利厅厅长分别担任省河长办常务副主任,有效提升了省河长办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省河长办带动下,市、县、乡三级河长办全部升格,河长办主任均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亮点九:河长制宣传深入人心,全民呵护河湖生态的氛围初步形成江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持续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并多次采访报道。2017-2019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连续3年对江西省河长制工作进行正面报道。2018年,联合共青团省委,启动了全省性“我是河小青,生态江西行”护河、爱河志愿者行动,组建“河小青”队伍人数上万人,江西“河小青”志愿者活动获全国志愿者行动金奖。率先通过地方性法规方式设立“河湖保护活动周”,广泛宣传河长制湖长制。

亮点十:编写全国首个中小学生河湖保护教育读本,普及河湖保护知识精心组织编写全国首本中小学生河湖保护教育读本《我家门前流淌的河》,并向全省中小学校免费发放40万册。该读本分为“水·生命之源”“家乡的河湖”“受伤的家园”“关爱河湖人人有责”“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共五个章节,以及附录《河长制湖长制相关知识》,旨在普及河湖保护知识,教育学生从小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江河湖泊,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河湖的保护者、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美好家园的建设者。江西省还率先推进河长制湖长制进党校,将河长制湖长制纳入党校培训课程,倡导各级河长湖长在党校带头宣讲河长制工作。

18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