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省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9位前移至第15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江西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来,江西全省综合实力不断攀升,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抓产业、保民生、护生态,十年来的一组组令人振奋的发展数据,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奋斗案例,一片片青山绿水和美丽家园,共同织就赣鄱大地十年辉煌的壮美新画卷。
抓实产业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渐行渐稳
眼下正是甲鱼蛋上市销售旺季,趁着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江西南丰县恒辉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军辉奔波于省内外,忙着扩大业务圈,打通龟鳖产销渠道。
“小小的甲鱼蛋,个头虽不及鸡蛋的五分之一,价格却不比鸡蛋低。”谢军辉说。种蛋、种苗和商品甲鱼三位一体,支撑起谢军辉的合作社1600万元的年产值。然而回首“来时路”,看到的却并非一帆风顺。
“十多年前,刚开始养的时候利润比较高,大家一窝蜂上,我记得当时南丰各地的小山塘都变成了养殖龟鳖的小水塘。”谢军辉说。无序发展,品种杂乱,导致龟鳖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行情一落千丈。2013年,南丰龟鳖产业经历了最惨痛的时期,很多养殖户亏得血本无归。
痛定思痛,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龟鳖养殖户告别单打独斗,抱团发展,成立了南丰龟鳖产业协会,当地金融机构还开发了“特色甲鱼贷”信贷产品帮助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截至2021年末发放相关产业贷款11.2亿元。凭借体量大、市场占有率高等优势,掌握了全国龟鳖产品定价权,龟鳖产业步入上升通道。
“抱团发展可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银行贷款支持我们扩大养殖规模。两者缺一不可。”谢军辉说。得益于当地一家银行的200万元贷款,谢军辉建造了养殖大棚,养殖规模扩大到400多亩,不仅带动80户养殖示范户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每年还可以为村级集体增收9万元。
从几口零散的甲鱼塘,到集中连片养殖甲鱼,从简单出售商品甲鱼,到集养殖、种蛋、孵化、种鳖为一体的“一条龙”式发展,目前,南丰龟鳖类养殖池塘面积发展到2万亩,经济总产值突破10亿元,龟鳖产业成为该县继蜜橘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
在江西省南丰县一处龟鳖养殖场,工作人员展示刚捕捞出水的龟鳖。人民网 时雨摄
以南丰龟鳖产业发展为代表,十年来江西抓实产业发展这个“硬支撑”,一批批产业从“草根”成长为“大树”,让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愈加稳健:
赣州市南康区聚焦现代家居首位产业,构建协同制造生态链,促进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铝材之乡”安义县加速铝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步伐;南昌县塘南镇大力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和大棚种植,早年外出务工的人陆续返乡创业,共奔富裕路;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从手工敲打到机器人生产,年产值超百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5%……
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变强,支撑起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年来,江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总量由全国第19位前移至第15位。
民生“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经济发展了,保障民生的底气更足。
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一排排规划齐整的楼房,依水而建的亲水栈道和小木屋,古香古色的渔村民宿……近日,走进信丰县万隆乡五渡港水库移民村,一幅风光旖旎的田园山水画映入眼帘。
曾经的移民村,基础设施弱、环境脏乱差,出行不方便、群众生活难;近年来,信丰县依托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引进社会资本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用于当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村民靠在水库打渔卖钱,如今变成了卖水库风景致富——当地打造了沿水库栈道、亲水栈道、阳光沙滩、水上乐园,政府还投资购买了5艘游轮——曾经脏乱差的移民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点。
十年来,江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图为宜黄县境内的抚吉高速从青山中穿越,相邻的农村公路同样铺展开来。人民网 时雨摄
“环境好了,交通便利了,游客越来越多,许多之前外出务工的移民也纷纷回乡开餐馆、当解说,农旅融合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万隆乡廖洞村党支部书记曾志玉说。
群众有期盼,政府抓紧办。“过去是泥巴路,出行很不方便,现在变成了水泥路,路通了,财就通了,经济发展也上来了,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信丰县西牛镇五羊村党支部书记周峰说。
西牛镇五羊村距信丰县城18.5公里,原来是一个“交通闭塞,车辆不通”的边远贫困小村庄,现在的五羊村“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而这,得益于信丰县全力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目前,当地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县道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59%,自然村通水泥路比例达100%。
修好一条路,造福一方人。十年来,江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江西省普通国省道完成投资1747亿元,公路总里程达21.11万公里,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18621公里,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达到75%,“四好农村路”通达深度走在全国前列。
2012年以来,江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图为南昌老城区抚河两岸民居改造后的风光。人民网 时雨摄
将民生“问题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账单”,十年来,江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
南昌西湖区举行危房他处无房户申请公租房、周转房公开摇号,124户家庭实现安居梦,该区还提升改造了80多个老旧小区,让群众住得舒心放心;彭泽县把城区当景区打造,实现了该县龙城大道从“扁担街”到“景观路”的美丽嬗变;抚州东乡区黎圩镇潭江村由党支部书记牵头、村“两委”班子等自筹资金建设蚕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兴国县实施新改扩建校舍项目1175个,改造薄弱学校233所,全面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12年以来,江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在全国较早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义务教育免费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等惠民政策城乡全覆盖。
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
盛夏时节的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林海莽莽、溪涧奔流、凉风习习。由于当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7%,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长水村因地制宜创办了占地1000亩的生态循环产业园,开辟了生态果园、蜜蜂园、循环产业园、林下菌菇园四个区域,实现菌果套种、鱼稻共生、蜂林并养、生态循环等产业模式。
每当夜幕降临,产业园灯火通明,犹如大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避暑。
航拍江西武宁山水美景。人民网 时雨摄
以美丽生态发展美丽经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县政府资金支持下,长水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1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其中,长水4A级景区年旅游人数达到5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宁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按“旅游 生态 文化”的理念,该县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成功创建3个国家4A级景区,涌现出了一批文旅企业。
从“卖树木”转变为“卖生态”,今年以来武宁县实现旅游人次492.6万,旅游综合收入45.86亿元,如今的武宁县端起了生态“金饭碗”,武宁人正走在用青山绿水铺就的康庄大道上。
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是原萍乡市焦宝煤矿所在地,因常年开采,青山变成了千疮百孔的废弃地。为修复环境,该镇一方面以中医医疗为依托,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一方面通过填平废坑、改善土质,因地制宜修建排水沟和休闲小道,种植各类中草药。现如今,曾经面目狰狞满是“伤疤”的矿山,变得四季皆有美景,每年都会吸引数万游客前来旅游,带动周边300余名村民就业。
江西良好的生态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候鸟前来筑巢繁育后代。人民网 时雨摄
矿山面貌之变,折射出的是江西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间,江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矿山治理工作,采矿用地净减少13.51万亩,河流、湖泊、湿地、水库、坑塘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净增加94.94万亩。
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江西老表在享受青山绿水的同时,也收获了发展的喜悦。
南昌鱼尾洲湿地公园原先是个又脏又臭的“龙须沟”,经过生态治理后,不仅能调解旱涝,还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人民网 时雨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按照《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规划纲要(2021-2035年)》确定的路线图,江西仍将在青山绿水间逐梦“绿富美”,努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美丽江西新征程。
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民生改善可圈可点。十年伟大变革,让江西站上了新起点,让老区焕发了新风貌。建功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江西倍加珍惜,贯彻新发展理念江西倍加坚定,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西倍加自信。江西答卷,高质量发展澎湃之势已展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