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成长路?
行走的梦想在脚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4月19日、20日以来,迎着晨曦朝阳,萍乡市杨岐山孽龙洞景区接待1000余名研学旅行师生。
导师将学生分班级、分小组,通过“溶洞探秘记”、“科普教学记”、“博物馆寻踪”、“科学实验记”四大主题,以此来填补孩子们“缺失的大自然”。
导师遵循生态自然的设计思路,把课程分成两部分——自然探秘+科普实验,让孩子们真正的理解“脚下的土地”!
不囿于书本,不桎于课堂,看世界,观自然,思人生。从传统的春游秋游踏青野餐,变为行走的研学旅行课堂。
行走,与时俱进探索创新
在现代教育里,旅行被认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吹响了再次强化素质教育的号角。
萍乡市杨岐山孽龙洞研学部迈出了坚实的探索步伐,走在了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教育的前列。
一直以来,研学部倾力关注学生综合实践、体验教育。
研学伊始,便着手策划研学旅行线路课程,充分尊重和发挥家委会代表作用,比选研学线路,学校领导、年级老师与研学导师共同研讨出行线路、课程内容,精心制定研学手册、实验物料等。
“世界之大,可以通过读书去求知、学习、解惑,同样也可以通过行走去经历、思考、领悟。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体会大自然带来的愉悦,体验不一样的课程资源,重新认识大自然的美。”
教育,润物无声滋养心灵
在杨岐山孽龙洞溶洞内,孩子们尽情释放他们爱想、爱问、爱学的天性,“老师,我们现在是在龙的肚子里吗?”、“那个石头为什么是白色的呀?”、“为什么那个石头像尖尖的小笋一样呢?”
走进杨岐山孽龙洞内,才知道原来这里经过了亿万年才形成如此壮观的岩溶洞。
走进实验室,孩子们被“火焰掌”、“神奇的二氧化碳”震撼,干冰瀑布排山倒海般倾泻而下朝我们涌来,如此壮观!竟然没有弄湿我们的鞋袜,它们去哪里了?体验魔法科学秀带来的感官刺激。
在期盼已久的研学旅行中,孩子们播撒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示着自己的别出心裁。
“在科普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钟乳石形成是非常缓慢的,平均一年增长大约0.13毫米。岩溶洞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十分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二年级小朋友一出洞就迫不及待的与同学分享收获。
教育,就这样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与学生相遇。
精彩,行走课堂“学”在杨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杨岐山孽龙洞研学部的目标旨在贯彻“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将课堂设于广阔天地间,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深度体验。
针对每一个研学活动设置教育教学目标,提出“行前有准备、行中有研究,行后有总结”的具体要求,形成以前置学习、问题提出、思考探究、现场体验、问题验证为实施路线图的研学实践全过程。
“跟着孩子研学,原来同样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一起,又可以游出别的滋味”,随团的家委会代表感叹“现在的孩子实在幸运”,认为这样的研学实践很有意义,比节假日家长带出去的旅游更能体现在“游”中学。
“中小学研学旅行绝不是纯粹的旅游玩乐,必须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供稿:杨岐山景区管委会
编辑:欧阳丽
审稿:彭梦梅 崔山林
监审:许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