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齐心协力建包钢,“钢铁元老”两次支援

2021-03-15 12:08  阅读:3627 

1959年,“钢铁元老”胡兆森在全国群英会上与刘少奇握手。图左侧有掏粪工人时传祥、青年突击队长张百发和人民邮递员罗淑珍。(“全国群英会”全称为“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齐心协力建包钢”,这段上世纪50年代的佳话,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度提起。

包头钢铁是在荒漠里白手起家的。“一五”计划,国家提出建设三大钢铁中心,其中一个就选在了内蒙古包头,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钢铁企业。然而,当时的包头工业基础太薄弱,要建设一个大的工业基地谈何容易?

当时的“共和国第一钢厂”鞍山钢铁,一度向各地输送了大批援建人员。后来被称作 “钢铁元老”的胡兆森就是支援包钢的人员之一。支援包钢前,胡兆森是鞍钢的青年技术突击队队长。

胡兆森之子、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理事长胡本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父亲两次支援包钢。第一次在1955年,父亲参与包钢初建时的炼铁高炉设计和建设,第二次是在1959年。

“父亲一谈起钢铁事业就特别自豪。” 胡本钢说,他和兄弟们的姓名也都源自父亲工作过的足迹,1959年出生的二哥就叫胡包钢。

1958年年末,建设中的包钢遇到设备、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汇报了这一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决定把包头地区作为国家扶持的重点,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包钢问题。

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支援包钢建设的热潮。

胡本钢回忆,1959年,包钢的第一座焦炉因鼓风机问题无法投产,包钢的苏联专家调试了3个月仍无法解决。包头市非常着急,冶金部指示借调当时在石景山钢铁厂工作的胡兆森再次支援包钢。胡兆森第二次抵达包钢后,包头市委一位副书记陪他和包钢相关人员一起研究,找问题。经过十昼夜苦战,一次试车成功,投入生产。

后来,包钢又请胡兆森解决中央空气压缩站中苏联新压缩机产品的问题,这是1958年遗留的老问题。胡本钢说,父亲善于倾听现场人员的意见,他和当地师傅们认真研究,经过四次试运,最终解决了问题。包钢曾赠送一面红旗表扬胡兆森,“打虎英雄、技术超群”。

1959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比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

在胡本钢看来,“齐心协力建包钢”的背后,显示出当时全国一方需要、八方积极支持的建设格局和理念。国家注重培养骨干和队伍,原冶金部则有机动的、精干的、术有专长的技术队伍和技术骨干名单,能够及时配置、支援各地,解决难题。

如今,在众多重大工程领域可见“包钢为全国”的成果。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9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