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你好,李焕英》,让贾玲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同时,让一个普通的名字被众人铭记:“李焕英”。这个名字,代表着贾玲的母亲,亦是每个人心中对母爱深情呼唤的“代名词”。
无疑,这部电影的成功,是精神需求的结果。点燃了大众的情感,那么观众自然愿意为之买单。而这种情感,说大一点,是共情;具体一点,却是母爱。母爱,是人世间更古不变的主题,是血浓于水的最深的羁绊,不需要太多修饰去描边,不需要太多特效去表现,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催促泪腺,情到真处泪自流,爱到深时心已醉。
电影火爆之后,无数“李焕英”的照片重新从人们的记忆里打捞出来,点燃情感内核,引发记忆共鸣,有感动,有缅怀,对母亲的爱和回忆,便是人们最原始冲动。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之所以得到人们青睐推崇,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两个人:人民。人民喜欢,电影自然卖座,这就叫口碑。《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之处,也是贴近人民生活,具有很强烈的年代感和时代感,是人民生活的呈现和反映,它以普罗视角把一段人生故事映照在荧屏世界,我们每一个人才是其中真正的主角。可以说,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一段诸如此类的故事,甚至可能更精彩。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那么,紧贴人民群众生活的作品,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山水情》如此,《乡村爱情》如此,《你好,李焕英》亦如此。
李焕英为什么会火,网上有很多的解读,细微的挑刺和不吝辞藻的肯定,都是我们在探寻文艺创作时,有益的启迪。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贵在真。不管是贾玲的真诚,还是剧情的真实,甚至结尾引发泪腺爆发的真照片,真挚的情感总能打动人心。虽然说大多数电影都是虚构,但是细腻的感情、真挚的情感,依旧是电影创作的基调和底色,视觉感官和情感共鸣,感性和理性的把握,求真之路能走很远。
好看的电影,不仅仅是“好看”,还得“思考”。人民的内心有很多七彩斑斓的情感,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我们看电影,看别人演绎,其实看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期盼和渴望,浅的情感容易显露,而最深的情感总是不愿意表达。《你好,李焕英》虽说是贾玲的亲情故事,但何尝不是在充当一个情感引线,把我们对母亲最深层次的情感牵引出来,告诉我们:亲情不待,唯有善待,且行且珍惜。
承影之力 ,点亮心灯,照见内心,愿所有对“李焕英”的想念,都能被听见、被看见,不被岁月所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