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红色春联里的中国气象

2021-02-18 10:53  阅读:6439 

【春天里的中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红色春联里的中国气象

光明日报记者 李笑萌 刘梦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写春联、贴春联更是新春佳节时的重要仪式。自1月20日“四海迎春 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启动以来,光明日报收到了近万副春联作品、30多个国家发来的春联视频,并向“国家英雄”和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送去了春联祝福。这些字斟句酌、铿锵凝练的文字,温馨美满、欢乐祥和的画面,满怀期待、饱含深情的祝愿,不仅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展示着中国人关于“年”的文化记忆,也让我们透过纸墨触摸到百姓心中家与国的情感力量,读懂了彼此相通的精神世界。

古调新曲,在春联中唱响时代旋律

“‘春作上联,福作下联,小康日子红如火;党添瑞气,国添牛气,大有年儿喜满堂’。用‘小康’对‘大有’,以‘子’对‘儿’,这位作者一看就是有功底。”在新春联征集作品的评审现场,一副春联引发了评委们的讨论。

“在这些春联作品中,有飞扬的文采,更有深厚的内涵,我们看到了很多内容反映当下生活、含义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它们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是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热情。”著名楹联艺术家叶子彤把评审的过程当作一次反复咀嚼文字、品味时代的文化体验。

此次活动征集到的近万份春联作品总字数超过18万字,经过“关键词”分析,“春”“小康”“扶贫”“百年”“抗疫”等词语在词频图谱中脱颖而出。这些春联里的高频词语不仅标注出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把“家与国”紧紧地凝结在了短短的两行字中。正是因为不断被赋予着新的时代精神,春联这种古老的表达方式始终保持着特有的魅力。

“春联的第一要素是‘春’,不少作品中都有梅花、喜鹊、燕子等春天的意象,但这只是‘小春’;另一个重要的意象是‘祖国的春天’,由脱贫致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发展新成就组成,这才是‘大春’。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欣欣向荣、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蒋有泉很欣赏本次活动的一等奖春联作品:初心给力,贫困清零春喝彩;民意加油,幸福翻倍梦开花。“兼有新春的喜庆意象和国家的时代画像。”

江西作家凌非是此次春联活动的热心参与者,陆陆续续创作了五十多副春联作品。“春联不仅可以表达个人情怀,为新年带来美好寓意祝福,在其中也能看到百姓心中的中国。”他的作品“百载铭心,麟笔欣书中国卷;全民筑梦,牛铃喜唱小康歌”在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去年我们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觉得这些大事应该写在春联里。”

“他乡守岁,幸福何方不增岁;就地过年,平安在哪都是年。”大年初二光明日报头版刊发出中国书协名誉主席、美术评论家沈鹏先生书写的春联,这副春联由河北承德的张杰华创作,网友觉得“很应景,把话说到了心坎儿里”。疫情尚未完全消散,就地过年成为不少人辛丑牛年春节的选择,张杰华创作这副春联时,想到了在北京工作的弟弟,“希望留京的弟弟和更多就地过年的人能调整好思乡的心情,珍惜当下的生活,在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屏”上春联,云端传播吸引年轻人

“仁心载满世间福;妙手携来天下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院士欣喜地收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书写的春联,当即留影说,“这是一份特别的春节礼物”。收到照片的孙晓云也颇为激动,“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致敬国家英雄。”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一位是生物安全领域的“女将军”,一位是书法协会的新任“掌门人”,两人虽未见面,却因为光明日报的“我为国家英雄写春联”这个活动产生了连接,两个领域的知识分子跨界交流、心领神会。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但通过屏与屏的传递,依然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征春联、写春联、送春联、播春联、藏春联的全流程闭环活动,深度连接了光明日报的读者网友;线上征集、直播互动、“云”拜年、“云”红包等全媒体传播形式,让辛丑牛年的年味儿洋溢在云端,为传统文化增加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2月4日小年夜大型互动直播是此次“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的一大亮点,千万网友与民俗专家、楹联专家、外国嘉宾等一起话年俗、对春联、唠家常,连线江西景德镇、山东曲阜、福建福州、深圳华侨城体会各地年味儿,海外友人、华人华侨也通过视频等形式献上新春祝福。不少年轻网友说,“长知识了,没有想到两条薄薄的红联中,竟牵出厚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思乡情结”。

“门楣上的家国,梁柱间的文脉。”直播互动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利慧说,春联是中国家庭的共同记忆,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与春联的故事,“记得小时候,父亲会写春联,往往是自家的春联写好了,再为左邻右舍写一些,让我们送去,现在我又教自己的孩子写春联,一代代在熏陶、传承。”

在抖音晒春联,在微博中关注春联话题,在直播中云上对春联……因为年轻人的参与,“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始终热度不降、话题不断、趣味不减。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评价说,他参加过许多春联征集活动,光明日报的这次活动年轻人多、互动性强,他发现参赛作者乃至获奖作者的年龄结构也有新变化——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大了,作品中使用的语言也在年轻化。“这种变化表明,后继有人;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连通世界,用春联讲述中国故事

“安娜,你知道为什么要贴春联吗?”

“爷爷总是对我说,过春节就是要热热闹闹的,贴春联,看春晚,放鞭炮。”

“贴春联,不仅是新春佳节的象征,也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寓意。”

新春时分,位于意大利的中意国际学校里年味儿满满。鞠坤老师被各种肤色的孩子围绕在中间,手把手教他们写春联、剪窗花。当这样的场景通过“全球共写新春联”的小年夜互动直播活动传播开来,孩子们脸上的认真、可爱、稚气,感染了万千网友。

“为了让不同国籍的孩子感受传统春节气息,我们在加强文化课程的同时,还增加了贴春联、写福字、剪窗花、穿中式新衣、画年画等活动,学校午餐会加饺子、年糕等,这样,既让孩子们学习中国文化,又吃上中国美食、过上中国生活。”在学校王子豪老师看来,浸润式体验,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了不同国家孩子们的点滴日常。

当中意学校的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剪窗花、贴春联的时候,远在非洲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中国医生周祖刚正一笔一画地教着他的非洲同事们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一个“福”字。

辛丑牛年是中国第五批援安哥拉医疗队队长周祖刚在非洲度过的第二个春节。自2019年6月底,12名队员抵达安哥拉以来,他们已经有一年半多的时间没有回过国。作为一名针灸医师,周祖刚通过高超的技术让非洲同事、患者看到传统中医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做康复治疗。“以前每逢春节,我都会写春联送给亲朋好友,在这边过年我也依然保持了这个习惯,现在非洲同事们也知道了春联的美好寓意。”

“爆竹声中催腊去,寒梅香里送春来”,非洲同事们跟着周祖刚念出了这副春联。身着白大褂的他们手中的红色春联,尤其让人觉得历经疫情考验之后到来的春天格外珍贵。在安哥拉,医疗队不仅为当地送去健康,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是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时节。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身在何处,春联一写,年味便浓郁起来。春联作为流动的文化符号,连通了人们的共同情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活动期间,30多个国家的春联短视频涌入后台,其中既有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华人书画艺术家、心系祖国的美国波士顿华侨夫妻,也有热爱中国艺术的奥地利博士、年年都过春节的以色列家庭……辞旧迎新的喜庆祥和、和合美满的浓浓暖意丝毫未减,给正在同疫情斗争的各国人民带来慰藉和希望。浓浓的年味随着春联一同飘向了五湖四海,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也在唤起各国人民更广泛的共鸣。

74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