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组织生活制度,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开好民主生活会,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章规定的重要举措。开好民主生活会,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对于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实践证明,民主生活会准备充分、主题鲜明、组织周密、严肃认真,就能开出好的氛围,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民主生活会与一般会议不同,既能发扬党内民主,又能锤炼党员的党性,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党员干部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更加清晰地知晓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找准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对于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应充分重视,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对待,才能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开好民主生活会,就要根据所定主题内容,深入了解当前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定出合理的方案。征求意见要态度诚恳、认真听取,不能虚情假意地搞形式主义那一套;要聚焦会议主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听取不同声音特别是一线党员群众的意见,切实把问题找准,防止“散光”跑题。同时,还须对日常履职中发现的问题做好归纳梳理。如此才能尽可能全面地把问题找准找实,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照检查提供参照和依据。
同志之间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会前须充分开展谈心交心。如果会前谈心交心不充分,在会议过程中,就可能找不准问题,常常只看到问题的“皮毛”,看不到其实质;就可能因心理准备不足,接受不了批评、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就可能出现无休止、无意义的争论等,这些都与民主生活会的主旨和目的不相符。民主生活会开得好不好,与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党员干部应当襟怀坦荡,对同志以诚相待,严肃认真地对待成绩与问题,点出实质、抓住要害。会前多交流,有利于端正态度、敞开思想、放下包袱,以坦诚赢得信任,以真诚赢得尊重,防止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无原则纷争,从而切实通过相互之间的真诚提醒,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此才能真正把民主生活会开出效果、体现出价值,使大家在新的起点上形成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自觉。
让批评多一些“辣味”
■施金东
召开民主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力度如何,是决定会议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中,有的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只说工作、不谈思想、回避矛盾,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工作总结会、变相表扬会;有的同志谈问题不痛不痒、纠问题避重就轻,批评好似“温吞水”。
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既应有工作上的交流、感情上的交心,也要有思想上的交锋,直面问题、实事求是、真刀真枪,多一些“辣味”,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
以党性增加“辣味”。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只有政治上坚定,才能保持党性的纯洁。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才能纯洁党性、端正作风,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到旗帜鲜明,在似是而非的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党员干部党性坚强,才能敢于直面矛盾与问题,在自我批评中敢于刀口向内、触及灵魂,在批评中能够坚持原则、不遮不掩、开诚布公。
以公心增加“辣味”。有的同志之所以不敢旗帜鲜明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多是因为私心作祟。他们顾虑太多,批评上级害怕被穿小鞋,批评同级担心得罪人,批评下级忧心丢选票,甘当“老好人”,搞无原则的团结,搞所谓的表扬式批评,谈问题蜻蜓点水、避重就轻、浮光掠影,看似一团和气,实则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于党组织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党员干部只要出于公心,讲究方式方法,本着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即便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和不足,同志们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相反,那些虚情假意搞表扬式批评的人,反而会让人心生反感,也违背了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初衷。
以正气增加“辣味”。自身正,才能底气足。己不正,焉能正人?可想而知,如果一名党员干部自身思想作风不过硬,在很多方面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么对其他同志开展批评自然会心虚,说起话来也没有底气。因而,党员干部要想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就须以党章党规为标准,自觉对标对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时常检视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上的尘埃,不断校正偏差,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自身思想作风过硬,才能自我批评不怕露丑,批评他人不会底气不足,批评才会更有说服力。
重在抓好整改落实
■马云涛 邵珠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开好民主生活会,会前充分准备、会上交流交锋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抓好会后整改落实。如果自己会前反思了、剖析了,会上“红脸”了、“出汗”了,但会后没了动静、没了回音,那么民主生活会就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只有做好整改落实的“下篇文章”,突出问题导向,真整真改,务求见效,才能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效益。
要变“闯关”为“攻关”。民主生活会开完了,是不是可以缓一口气、减一下压了?事实证明是不行的。针对可能存在的懈怠倾向,尤其应防止和克服“闯关”思想,不能以为过了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找准问题、触及灵魂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果此时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对查找出的问题不施猛药不出重拳,那么痼疾非但难以治愈,甚至有可能病入骨髓。开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党员干部唯有摒弃“闯关”思想,树立“攻关”意识,采取可行的有效措施,举一反三,步步唯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避免民主生活会走形变味。
要变“记账”为“销账”。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会上说得“硬碰硬”,会下解决问题更须“动真格”。党员干部应针对会上记录的“账本”条目,依据整改措施,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姿态,即知即改、立说立改、边整边改,以具体行动把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以实际成效快速“销账”。应做到有一件改一件、改一件成一件,把建立的问题“台账”,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定期查一次“账”,清一次“账”,销一次“账”,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应对“账目”上的问题精准施策,查病根、开药方,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打“预防针”,提高“免疫力”;对突出问题重点治疗,下“猛药”除弊病;对顽症痼疾性问题动“大手术”,坚决去除。
要变“冲劲”为“韧劲”。一时知易,时时行难。党员干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难在经常、贵在持久。一些问题之所以容易出现反弹,缺乏的不是打攻坚战的冲劲,而是打持久战的韧劲。一时兴起难以一劳永逸,一以贯之方能一往无前。因此,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强化问题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撒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对查摆出来的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反复检查,时时提醒,防止复发。要对问题变异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止不良作风改头换面。同时,切实抓好自身整改,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兵、凝聚力量,真正将民主生活会的成果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