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这首脍炙人口的《十送红军》,曾被无数人演绎过,而当周欢唱起时,听者却总能领略到其歌声中所饱含的独特深情。作为一名生长于“模范兴国”这一著名苏区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的文艺工作者,周欢的血脉中与生俱来地流淌着苏区精神与革命情怀。从业20多年以来,她讲奉献、勇担当、扬旗帜、筑匠心,弘扬苏区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构筑艺术“匠心”,洒向舞台都是情。
锐意进取永攀登
周欢,现为国家二级演员,赣州艺术创作研究所戏剧队队长、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声乐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赣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15年被评为赣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度赣州市优秀妇女工作者,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度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在赣南的青山绿水孕育中长大的周欢天生丽质,声如黄莺。她14岁开始学艺,26年来,一直把艺术工作当做一项崇高事业而不懈追求,勤奋好学、刻苦钻研。17岁时,她从赣南文艺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赣南歌舞剧团,担任声乐演员。当年的剧团演出不多,收入不高,前景并不好,本省和外省的一些电视台曾发出邀请让她转行,但她热爱歌唱,不愿专业被荒废,在最低谷的时期选择了坚守,每天仍旧一丝不苟地练声练唱。随着歌舞剧团和采茶剧团的合并,剧团的发展越来越好。2015年,她因为业务突出,被上级选中担任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的女主角。那时的周欢已经30多岁了,从一名声乐演员跨界到戏剧演员谈何容易。但她迎难而上,挑战自己,大戏创排之前向前辈们虚心学习戏曲基本功,创排大戏三个多月吃住在单位宿舍,每天累到脚肿得像“熊掌”。因为生完孩子一年多,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她经常累得头晕。下腰、劈叉、走台步……她每天在腿上绑着沙袋来回地走场,练手眼身法步。最关键的那段时期,她经常睡梦中还在走台步,有时睡着睡着突然间窜起来,一蹬脚,把枕边人都惊醒了。
正是凭着这股不屈的精神,周欢在专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省级奖项二十余项、国家级奖项三次。她领衔主演的《永远的歌谣》大获成功,获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江西省文学艺术奖、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玉茗花大奖、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表演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榜样为先育后辈
近日,记者采访周欢时,她和同事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演出排练。排练是这一行的常态,比起舞台上的光鲜亮丽,排练更“折磨”人。大到走位、动作的整齐度,小到发音、动作的幅度,一遍遍纠正,一次次打磨,直到极致。大家都说,正是因为有周欢这样的完美主义,才得以创造出一个个文艺精品。
对于后辈演员而言,周欢精益求精、吃苦敢拼的精神令他们敬佩。为了排戏,周欢曾把年幼的儿子托给家人照料,几个月吃住在院所的单身宿舍,两次头晕累倒在排练场,一个月瘦了十多斤;为了排戏,她曾不顾有孕两个月,因为每天辛苦排练,不幸流产。每一次演出、每一个节目,她都要反复磨练,直到自己最满意为止。上台表演前,她只要穿好了演出服就不再坐下,生怕演出服皱了影响视觉效果……为使作品更接地气,她常年奔跑在乡间地头,深入演出一线,为赣州文艺事业增光添彩,近5年参加“三下乡”的基层演出累计达500余次。代表作包括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大型赣南采茶音乐剧《围屋女人》、赣南采茶小戏《山乡新曲》《试妻》《夏姑》等。此外,还有歌曲MV《客家之歌》《平安归来》《苏区振兴迎春天》《你来过多少回》等,独唱《平安归来》获江西省优秀抗疫作品。
身为赣州艺术创作研究所戏剧队队长、党委组织委员,周欢在不断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及政治修养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中国戏曲学院表导演研修班学习、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研修班、瑞金干部学院硏修班等,十几年来在院所负责全体演员的练声和练唱工作,把声乐唱腔及表演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演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传帮带”。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青年演员迅速成长起来,其中罗润华、周琳添等在江西省艺术节中获一等奖。(记者 喻晓佩)
【省文化名家曁“四个一批”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风采录】
[责任编辑: 黄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