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发现实体商业的一切
在上海第一家茑屋书店开业前,上生·新所在本月向公众打开园区内最后一栋空间的大门:孙科别墅。配合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万科推出了一档特别的城市更新展览《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策展团队用“田园”、“单位”、“社区”三部分为公众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01 空间
隐匿于市区半个世纪的孙科别墅
由斯裔匈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于1931年的孙中山独子别墅,经过修缮更新之后的孙科别墅一层展厅已正式对外开放。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历史照片 hpcbristol.net
这是邬达克设计非常重要的花园住宅类作品之一。
砖木混合结构,糅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多种建筑风格,红色砖瓦、平缓屋顶、屋顶上的烟囱,都让建筑显得格外迷人。建国后,这里被用作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上生所”)的办公室。
02 展览
以三个历史性的空间转变时期为架构
理想之地
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
包含三个主题单元:
田园 / Garden Suburb:1920s - 1930s
单位 / Danwei:1951 - 2016
社区 / Community:2018 - present
田园
1920-1930s
“田园”呈现了哥伦比亚圈的历史起源。
早在中世纪的欧洲,田园风光中的乡间住宅就是上层社会喜好的休闲之地,它躲开了城市生活的拘束和嘈杂,安静、健康而又自由,像一个可实现的乌托邦。
△ 孙科先生当年的书房
来到“田园”展区,整体古朴浪漫的风格,这里曾是孙科先生当年的书房。米白色的墙壁搭配红柳桉木的精致地板,展现了哥伦比亚圈的早期历史,让整个空间如同穿越回了上世纪。
在书房一隅的八边形空间中一个圆形的展台上,五个彩色建筑模型分别对应了五个历史人物,并生动还原了早期哥伦比亚圈建筑的风貌及模块沿革。这些详实的资料,都为我们详实生动地展现出早期哥伦比亚圈作为居民们心中“理想郊区”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氛围。
△ 五个彩色建筑模型分别对应五个历史人物
△ 图中右上为哥伦比亚圈历史宣传册
△ 哥伦比亚圈历史售楼书
单位
1951-2016
来到别墅的餐厅,是展览的第二部分:单位。它仿佛是这一时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高度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它于1951年正式成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单位所在之地。自此之后的六十余年,从郊野田园建筑到现代城市中的单位大院,建筑、空间及场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本单元中,为本次展览特别绘制的城市空间年表展示了上生所的成长包含着国家的历史和城市的转型,再结合一组场地建筑演变体块模型,脉络清晰描绘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