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杨小洪“脱贫记”

2020-10-10 15:46  阅读:3068 

春回大地“花千树”,万物勃发“春盎然”。一个普通农村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主动脱贫的“动人故事”也栩栩展现在眼前……

“杨小洪是一个能干的人!”“杨小洪创业不容易。”在袁州区金瑞镇由木村有位众所周知的种殖大户,说起他,大伙儿不由地啧啧称赞,这就是杨小洪的“脱贫故事”。

金瑞镇由木村小霞组,地处偏僻的山沟里,自然条件恶劣,组上绝大部分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然而,有一户贫困户,因为家庭的原因,一家人仍坚守在这个小山村。户主叫杨小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形态憨厚,一看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坚强。“没想到老了,倒过上好日子了!”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老杨难掩激动。走进杨小洪家,他正在晒稻谷,忙得不亦乐乎。别看杨小洪现在这么忙,一家人也过得幸福美满。可就在几年前,杨小洪却因穷而出名,杨小洪家庭成员4人,生活非常贫困,儿子已到了成家的年龄,妻子是智力残疾,家庭负债压得喘不上气,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回想起2012年家里最艰难的那段日子,杨小洪还记忆犹新。“家里值钱的都没有了,羊和猪也全都卖了,真的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杨小洪回忆说。

就在杨小洪最困难的时候,由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多次到他家进行走访,经过精准识别研判,2014年7月杨小洪一家三口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杨小洪一家的主要生活支出,一是常年服药的药费,二是生活开支的费用。村委会首先为杨小洪申请了健康扶贫政策,为杨小洪家每年节省了3000多元医药费,这样一来杨小洪的生活开支降下来不少。

仅仅靠“节流”还远远不能让杨小洪一家摆脱贫困,还必须要“开源”!为了最大限度帮助他增加收入,除了帮助他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外,还千方百计为他谋出路。村委会将他们列为扶贫对象后,镇村干部多次上门与老杨进行沟通,从精神上鼓励他,与他共同探讨如何脱贫。面对这样的困境,他自己也苦思冥想:我的出路在哪里?在一次谈心中,村党支部书记曾年华告诉他说:“你既然没有其他的赚钱门路,何不在家多种一些水田,现在国家惠民政策好,一定会有不错的收入。”一语惊醒梦中人,老杨惊喜道:“是呀,种了一辈子田,这方面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邻居们都外出务工了,有的全家搬到城里去了,许多稻田都撂荒了,何不承租过来,种上水稻,总会有一些收入,不能只依靠政府帮扶,要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打拼来撑起这个家。”镇村干部见老杨思想通了,赶紧与老杨一起,和左邻右舍进行沟通,帮助他将周边的水田承租过来。许多邻居都表示不要租金。

2015年,杨小洪种上了十几亩水稻,经过精心耕作,秋收后一算账,纯利润竟有一万余元。对于老杨一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老杨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单单靠种点地,根本维持不了生活。”当年年底村委会又帮助他家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将泥坯瓦房改建成了砖混结构房。尝到了甜头的老杨,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每年承租了30余亩水田,并购置了小型农业机械。在2016年,他便已成功脱贫。凭着一股子韧劲,杨小洪把日子过出了甜味。他笑着对我们说,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杨小洪一家摘掉了“穷帽”,成为了产业脱贫示范户。杨小洪生活富裕了,他也不忘村里的贫困群众,在杨小洪的影响下,一年时间里他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种植水稻。本村坳上组贫困户彭晚生于2017年也租种了近40亩水田。为了学到更多经验,杨小洪一有时间就去村里养殖大户家中学习,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养鸭上,经过积累,杨小洪逐渐掌握了养鸭技术,目前已有80只鸭子。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常到杨小洪家中讲解精准扶贫政策,杨小洪比较勤劳,为此我们和村‘两委’全力支持他发展稻田种植,从政策、技术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脱贫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听说,最近老杨正在四处委托媒婆,看能否为自己还单身的儿子说上门亲事。驻村第一书记彭焕家由衷感叹,“只要精神上脱了贫,何愁生活上脱不了贫呢?我们打心眼里为杨小洪感到高兴。”“现在除了日常开销,我都能给儿子攒嫁妆钱了,说到底都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啊!”几句淳朴的话语,流露着脱贫后杨小洪的满满幸福感和感恩之情。如今杨小洪一家人的幸福之路已经是越走越宽。从曾经村里出了名的穷人家,到现在的产业脱贫示范户,杨小洪依靠勤劳的双手,借助政策的东风,跑赢了生活,战胜了命运,成为了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供稿:金瑞镇 徐路

86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