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合镇爱国村“江山王家”自然村的山间地里,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义应和妻子凌红花每天都起得很早,清晨他家养殖鸡舍的500余只家禽,大公鸡一声声清亮悠长的鸣声叫醒了山村,王义应夫妻便搬出准备好的玉米粒,散养的土鸡、鸭、鹅、番鸭奔涌而来抢食,场面异常壮观。
王义应家住在离城较远的山村,2013年被评为建卡贫困户,自被识别为贫困户那一刻起,王义应便立下了脱贫目标。在外奔波的经历告诉他,外出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发展产业才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之前家庭的主要收入主要靠夫妻两在外做门卫、打零工,来维持生活,随着年龄增长妻子体弱,干不了重活,孩子又在上学,为了照顾家庭,他不得不经常回家,为摆脱当前困难局面,实现稳定脱贫,夫妻商量,决定在家养殖家禽。
2017年底,不识多少字的王义应凭着坚韧的毅力,看新闻、跑市场、做调查……,心想既要养得出来,又要卖得出去。王义应摸着石头过河,琢磨着可以通过养家禽来增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王义应最终选择了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广阔的散养土鸡,搭养少量其它家禽。
说干就干,仅用一个月的时间,王义应便完成了选址。为降低病害风险,他将基地建在村里自家的后院、树林边,亲近自然,远离人烟,小鸡舍依山而建,因主要采取散养方式,鸡场设施简单,周边植被茂盛、空气清新,选择在这里养鸡再合适不过,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2018年初夫妻俩借本钱开始养殖,并购进第一批鸡仔。“把鸡放养在山中,山里的青草、昆虫成了天然饲料,不仅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肉质鲜美,广受消费者青睐。”说起散养的优势,王义应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起步时非常缺资金,养殖风险和压力都大,得知情况我们村的驻村干部和扶贫专干到我家入户走访,帮扶我,为我申请了产业直补,让我度过难关。从第一批100羽起家,300羽,500羽……逐渐扩大规模。开始没有销路,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我夫妻俩就到集镇和邻近城镇的集市销售,新塘、沙河、狮子等地他们都去过,为了养出真正天然的土鸡等家禽,不吃饲料,以天然青草、虫子、果子、五谷杂粮为主食,我们每天凌晨3点便起来忙活,虽然这种养殖模式周期长,但养出的土家禽质量非常好。”
好货总有回头客,王义应的销路没有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鸡已经卖到新合、新塘、沙河、狮子等地,按照30元左右一斤的价格卖出,300余只土家禽的售卖毛收入也不错,王义应高兴地说。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拼搏,王义应家也稳定脱贫了,女儿王巧林学业有成,并在市中医院实习,自此家里有了前进的希望和方向,虽然离致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股勇气和拼搏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自主创业对于近60岁的王义应来说创业并不容易,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幸福生活就大有希望。
“是扶贫政策给了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贫困不可怕,怕的是国家和政府在帮扶我们的时候,而我们自己却不努力、放弃。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帮扶,才让我创业自信满满,没有压力。我打算继续养殖,不仅让自己脱贫,我还要积极去参加养殖技能培训,提高自己养殖技术,技术成熟后我想带动更多的有意愿自主创业的贫困户加入到养殖土禽行业中来,一起脱贫。”王义应说。(通讯员:新合镇 邬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