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里面的绝句,五言和七言是占据主要地位的;至于六言,由于易作难工,所以作者是比较少见的。局面之所以如此,情形是复杂的。今天我们来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寄给友人刘禹锡的一首六言诗,此诗感慨时光流逝,特别是最后两句,结句巧妙,惹人深思。
《寄刘梦得二首》其一
【唐】白居易
扬子津头月下,临都驿里灯前。
昨日老于前日,去年春似今年。
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人年龄相当,政治经历相同,再加上诗作风格相似,所以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好。两个人晚年同居东都洛阳,经常以诗唱和,其中可谓“基情”满满。最后,白居易还把两人的唱和诗编辑成《刘白唱和集》上中下三卷,先后四次印制,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扬子津头月下”。这个开首诗句,其实是一个回忆中的画面。时间要推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这年冬天,白居易眼睛出现毛病,无法正常执政,便由苏州刺史转为秘书监。同时期,刘禹锡也被罢和州刺史,招为尚书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洛阳。两个人巧遇于扬子津头,于是结伴同行,时时赋诗唱和。
回忆是一个美好的引子,总是能够打开诸多与生活有关的深刻场景,至于幸福或者痛苦,实际上在许多年之后再回首,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地步了。所以,本诗的开端尤其显得平淡,就像我们经常喜欢说的那样“时光如水”,的确是这样的心态。
“临都驿里灯前”。临都驿,古县名,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境内。本诗的写作时间,是在宝历三年的春天,也就是白居易和刘禹锡结伴同行的第二年,当时白居易正好在临都驿。所以,这一句就是实打实的具体描写。
首句是过去,次句是现在。从漫长曲折的回忆深处回转,诗人开始写下眼前的现实状况。此种手段,很像现在的电影技术,也可以理解到本来就具有的叙事方法。不管是前一句的回忆,还是后一句的现实,这两种场面的描绘,其实都只是一种巧妙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出最后诗人真正的思想意识。
“昨日老于前日,去年春似今年”。昨日比前日要老上许多,去年的春天和今年的春天相仿佛。上句感喟于人生命的不断流逝,这种现象是没有办法挽回的;下句拿眼前时令来类比,更加突出时间的残酷性质,根本不是人力所能够抵抗得住。这是非常令人绝望的一种感觉,轻易把人给推入了深渊。
最初开始看这两句,似乎十分平淡浅显,可是却在背后隐藏着几分哲理意味,暗含着生命自身的运行轨迹。如果说“昨日老于前日”是对自己命运无法把握的喟叹,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那么“去年春似今年”则是用四季轮回来映照人类自身的命运困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这是多么可怜复可悲的自然现象,人类除了自怜一番之外,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去做的呢?这种无能为力之感,实在太让人绝望。
白居易被人称作“诗魔”,极言其诗歌风格多变,擅长各种体裁,且大多都有名篇佳作著名于世。晚年的白居易和人称“诗豪”的刘禹锡诗歌唱和,受其影响,积极向民歌学习,风格转向平淡,似乎白水,却内蕴三昧。此种返璞归真现象,实在值得赞叹,更加值得学习。毕竟,所有的文学作品,最后的一步就是面向所有读者的。那种“朦胧”到让人无法体味的所谓“诗歌”,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