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湖畔客家菜
泰和桥头,白鹭湖畔,居住的大多是客家人。这里青山环抱、绿水相映、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热情好客的客家风俗自不用说,此处的饮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别具风味的桥头客家菜早已成为县域内尤其是县城美食的一大特色,备受县内外食客青睐。只要看看县城里各大火爆的桥头餐馆,便已了然。
据当地老辈人说,桥头的客家人祖上是从福建迁徒而来的。迁徒后,经过世代繁行生息,交融本地域文化,服饰和生活习惯或有很大改变,但却一直保持着热情好客的传统。他们居住山区,自己种茶、制茶。亲朋友来了,首先想到的便是“泡热茶、装茶点”。即便是邻里乡亲路过家门,也会热情招呼“进来歇一会,喝茶来!”他们的茶点很讲究,也很有特色,有炒南瓜籽、炒豆子,有油炸红薯干、南瓜花,有用 醋浸的生姜、大蒜头、芥菜梗等20多种农家自制小吃,全是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他们大多身处偏远山区,勤劳吃苦,生活俭朴,但在饮食上却颇为讲究。他们在菜的配料和做工上可说是精雕细琢,从不马虎,用土产自做的传统菜简直堪称美味一绝。
盐菜扣肉
盐菜扣肉,这是客家地区非常有名的一道传统菜。先取一段一斤二两的五花肉,客家人俗称“五层楼”,把它放入冷水中用温火煮至五成熟后取出,在皮和肉上均匀抹上一层蜂蜜,往锅里倒入少许油,把抹好蜂蜜的五花肉放到锅里煎,待煎至皮微皱,肉色泛黄即可。再把煎好的五花肉切成厚薄均匀的肉片,肉皮朝下摆放到大碗里,把八角、桂皮、酱油、盐、味精等调料和盐菜匀铺在肉面上并压实,然后蒸上一小时。上桌前,把碗中的肉反扣在盘中这样肉皮就朝上盐菜便在肉底下了,最后面上洒上点葱花。我想,所谓“扣肉”的名称大概是由此而来的了。此时的扣肉,皮肉色泽酱红通亮,闻来香气诱人,吃来肥而不腻,咸中透着微甜,令人胃口大增,哪怕再胖再肥的人此时只怕都由不得自己了,免不了先吃下几块再说。这扣肉客家人平时是不做的, 一般是过年才做上两碗,用来正月作为最好的菜招待贵客。
烟熏小鱼干
桥头的烟薰菜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精细老到的廖大厨自然不会经易放过这道菜。用烟薰制肉品是客家人一贯的传统做法。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迁徙途中,用盐腌制肉品无疑成了贮存肉食的最好方法。这种高度依赖盐分的贮存方式一直沿袭至今,山区做饭常用的燃料是柴火,把腌制后晒干的肉块挂 在柴火灶头日日地薰。为避灰尘,有时也会用草纸将肉块包好。腊肉经过每日柴火的薰烤,渐透出浓郁的烟薰香。把它切片蒸熟,肉片肥瘦相间,黑里透黄,油光闪亮,奇香四溢, 很难不让人垂诞欲滴。烟薰肉保存时间长,这样平时有亲朋好友上门做客,农人便可随手取来待客,既方便,且体面。
薄荷泥鳅汤
在这客家山区,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哪家总少不了种上些薄荷。薄荷可作药用,而客家人种薄荷为的却不是药用。他们把薄荷叶当作菜的配料,把它的食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山间的溪沟和池塘是泥鳅繁衍生息的绝好天地,水不受污染,所食不含激素,属上等纯天然食物。把捉来的泥鳅放到桶中,滴点食物油,以此可让泥鳅将肚里的泥污吐净。为了保证泥鳅的营养和美味,聪明且善厨艺的客家人一般不炸不炒,大多用来煮汤。把泥鳅放入锅中的沸水里加上锅盖煮, 片刻后捞上来放入装好水的钵中,加入自种的芋子及自晒的萝卜干一起烹煮,水开后再把切好的薄荷叶放进去,加上盐、 味精、生姜等。此汤看去清而不浑,闻来有淡淡的薄荷香, 喝到嘴里还有微微的清凉感,泥鳅自然早去了腥味,吃来鲜美无比。
客家传统菜还有许多:油豆腐烧肉,油而不腻;肉馅酿豆腐,美味清香;烟笋炒腊肉,味重香浓……这些都是桌上佳品。
菜饭三主角
作者:温珊薇
来源:泰和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