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拖久了,肾脏就保不住了。”体检时医生的这句话,让洋江镇杨潭村村民兰友连吓了一跳。她平时并无腰痛,2019年洋江镇卫生院组织基本公共卫生下乡免费体检时,被查出右肾结石并重度积水。之后,兰友连在县人民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今年再次接受免费体检时,她的肾脏已基本恢复正常。
这是我县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成效的一个例证。在2019年度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我县获得第一名。
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31所
洞村乡谷山村距离乡政府7公里,村民看病要到乡卫生院,很不方便,村里的晓康诊所建成后就方便多了。贫困户吕根来行动不便,签约家庭医生曹文静每周都会到他家为他诊治。
近年来,我县按照科学规划、建筑风格、项目验收、晓康诊所标识、医疗设备配置、信息化系统、药械采购“七统一”原则,投资135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31所。村卫生室成了村民看病的第一站。
为提高基层诊疗能力,我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与13家卫生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定期选派专家到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保障。我县还依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为13家乡镇卫生院配置近5000万元的医疗设备。因患子宫肌瘤需定期做彩超复查的杨桥镇卷山村村民黄茶花,因此不用再往县医院跑了。
洞村乡程家坊村贫困户李香梅被反复间歇性头痛困扰了15年,在县人民医院接受了专家远程会诊,专家为其拟订了新的治疗方案。半个月后随访,李香梅的头痛已有好转。县人民医院接入解放军总医院远程会诊平台,3年来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颐养之家老人等100多个贫困患者家庭提供了远程会诊服务。
健康档案成了“活档案”
“现在不出村就能做身体检查,还不用反复介绍病史,电脑上都有。”分宜镇介桥村的严大爷说。
在我县,基层卫生信息化系统与基本公卫信息平台数据互通。诊疗记录直接记入居民健康档案,医生在诊疗时可以调阅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实时更新,健康档案成了“活档案”。
洋江镇卫生院副院长赵秋根说:“有了这个信息系统,村民看病方便多了。之前有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来看病,自己说不清病史。现在只要调阅电子档案就可以查看他的健康状况,包含既往史、建档以来的体检报告、血压、血糖监测情况及随访用药情况,方便医生准确了解病人的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据统计,我县现有常住人口31.86万,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64878份,建档率达83%;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8%,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为83%,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为7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为78%。
提升签约履约服务质量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县以乡村医生为代表的家庭医生积极引导群众科学看待疫情,正确进行防护,切实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这得益于既往该县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扎实开展。
我县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把家庭医生签约当作转变服务模式、夯实分级诊疗基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县把基本公卫项目融入家医签约服务,建立了“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家医签约服务经费增至每人48元/年,推出三大类共11种人群可自行选择的基础包、免费包和个性化包。
另外,市、县财政以每人30元/年的标准追加补助,引入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工作,将基本包扩容,为罹患恶性肿瘤的签约居民提供防癌保险(补助2000元),免费提供北上广三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全国预约挂号及异地就医全程陪诊、中医可视化服务、上下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等服务,丰富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签约履约服务质量,增强签约居民获得感。
来源: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张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