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公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公告》,江西共有25个乡村赫然在列,位居全国前列。而在2019年,全省就有12个乡村入选首批名单。
为此,记者走进靖安县三坪村、南昌县凤凰村、广昌县姚西村、石城县大畲村等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试图从它们身上,发现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样本意义。
远眺大畲村的朝阳 黄 洋摄
“快点收拾,马上要出发啦”!7月18日,南昌市民胡阿姨一大早就催着老伴万先生收拾行李,等着女儿开车送老两口去靖安县中源乡三坪村消暑。加上今年,这是胡阿姨第三次“迁徙”靖安避暑旅游了。每年夏天,为了躲避南昌的高温酷暑,老两口都要在三坪村住上一段时间。
靖安县中源乡三坪村,位于赣湘九岭山脉中段腹地、赣北第一峰九岭尖下,境内绵延数十座超千米高峰,潦河和省道蜿蜒曲折穿境而过,群山叠嶂,山清水秀,形成了一个天然避暑的好去处。
夏天的夜晚,村里的戏台上,唱戏声、丝竹声袅袅不断;山间小溪、林荫小道,散步的常住游客“优哉游哉”,整个山村于静谧处又充满了浓浓的烟火味。
“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房、享农家乐”,“农家乐”旅游业成为三坪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地理区位“优”。中源乡位于靖安县西南部,地处靖安、奉新、修水、武宁四县交界处,距省会南昌110公里,距南昌西高铁站98公里、昌北机场140公里,到武汉、长沙均为3小时车程。中源乡位于南昌1小时经济圈以及环鄱阳湖经济圈辐射范围,通过南昌、九江等交通枢纽便捷对接华中、华东、华南市场;通过南昌快捷连通杭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城市群、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
人文景观“巧”。中源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属唐代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自古有“南源福地”之称。辖区内,有宋代十大名窑之一的丫髻山碗平窑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茶坪花桥、唐朝的云阳寺、明代的贞节牌坊、清代的古建筑九门楼等旅游景观;有西岭梯田、白云峰、九岭尖、卧龙潭等自然景观;有钟家武术、蔡氏竹雕、陈氏掌扇等非遗传承。这些人文景观是村庄之魂,让人于山水玩乐中感受到文化的张力与魅力。
2020年,靖安县举全县之力高标准打造以三坪村为中心的中源避暑小镇。随着该乡做大民宿产业,打造更多中、高端民宿业态,一个有文化底蕴且生态优良、环境优美、设施优化、项目优质的“四优”旅游特色小镇已呼之欲出。(记者 钟秋兰)
石城大畲村:留住美丽乡愁
2014年,石城县抢抓“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机遇,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那时起,在当地政府高位推动与村民积极参与下,大畲村开始“旧貌换新颜”。
8月20日,记者从大畲村牌楼向前望去,整齐划一的客家建筑坐落于山水之间,占地200余亩、种植500多种观赏莲的荷花观光园映入眼帘,好一派美丽的乡村风光。临近中午,黄晓程经营的民宿刚送走一拨客人,他摆开茶具向记者娓娓道来。
如今,在大畲村,吃上“旅游饭”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分得“一杯羹”。
采访中,记者真切感受到,大畲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充分考虑到对乡土文化、乡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话来描述现在的石城县大畲村,恰如其分。(记者 龚艳平 刘 斐)
南昌县凤凰村:跃上枝头变凤凰
8月22日,户外骄阳似火。南昌县凤凰沟景区,51岁村民郝建新家的“好心情”火龙果采摘园里,25亩台湾玫瑰蜜红心火龙果长势喜人、场面壮观,不时有一些耐不住“诱惑”的游客冒着高温深入大棚内拍照、采摘、品尝。
“去年改造了4亩桃林,今年的黄桃卖相更好,甜度更高,收入翻了一番;接下来,果园里的脐橙、柚子、柑橘马上可以卖了……”郝建新家的火龙果畅销的同时,今年53岁的王仕勇与妻子一道坐在自家桃园的桃树下,盘点今年的收益以及下一步的打算。在承包村集体的20亩土地前,王仕勇一直开大货车跑长途运输,辛辛苦苦赚钱养家糊口。
“过去,人人靠天吃饭,现在家家吃上旅游饭。过去,凤凰村在县里都没有名气,现在全国人都知道……”王树勇激动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如今凤凰村与凤凰沟景区建立了三种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园区+产业+农业产品销售+农民增收”机制,入园龙头企业跟周边农产品生产大户签订长期供需协议,促进周边农产品的销售,为周边农民固定增收提供渠道;二是“园区+游客+农事体验+农民增收”机制,园区与周边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民签订协议,作为游客农事体验基地,成为农民新型增收的模式;三是“园区+农户+商业街+农产品销售”机制,园区投入资金对蓝园大道商业街进行统一规划提升改造,让周边农户和园区共同参与建设,促进周边农特产品的销售,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渠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凤凰村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投资兴建了生态停车场、网红厕所、“樱为你美”生态餐厅、火车头研学工坊、凤凰茶居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在风生水起的乡村旅游大潮中,凤凰村翅膀不停歇,一心往高飞。(记者 郁鑫鹏 文/图)
广昌姚西村:莲文化是灵魂
村民们都说:“莲,是姚西村的魂。”事实亦是如此,因为莲的存在,姚西村有了产业之魂。
驿莲小聚民宿负责人赖平生在外打拼多年,在广东开的小餐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身在异乡的他,始终未能感受到起早贪黑的回报。特别是看到家乡姚西村经过十余年的规划设计和持续投入,旅游资源整合已基本成型,游客数量年年增长,经济效益日趋凸显,赖平生归心似箭。
“楼上住宿楼下餐饮,哪样都不耽误。”赖平生说,今年莲花节期间,15间房天天住满,最高月营业收入达2.6万元,相比打工收入高出不少,最大的好处还有能够就近照顾家庭。
在姚西村,村民们每天清晨就开始销售水果莲、干莲、蜂蜜等农产品,村里的“农家乐”、民宿也发展到20余家,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1万多元,贫困户由原来的人均收入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9000元。
从网红桥再往前步行约5分钟,姚西村的文化之魂“莲文化馆”就矗立在巨大的莲池边。来到莲文化馆,记者看到,一层展厅为莲作农耕、白莲生产展厅,生动具象还原了莲作农耕场景和白莲从选种到采摘的传统生产工艺;二层是莲神文化展厅,展现广昌人将“莲文化薪火代代相传”的文化使命感、责任感。科技生莲展厅,在展现现代科技育莲的同时,也赋予莲文化以新的文化形态并传承下去的决心;三层的印象莲乡厅,以“印象莲乡”为主题,运用现代光影技术回味广昌种莲历史。凡是来姚西村的赏莲人必会在莲文化馆驻足,因其淳朴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来源: 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