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干,我不脱贫!”近日,云南昭通一村民拒绝签字脱贫被通报。这是怎么回事?
对此,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茶蔚村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姜同勋拒绝签字脱贫的通报》。
通报指出,此前,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评议会研判预脱贫对象,一致认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姜同勋一户达到脱贫标准,可以脱贫。但当片干部通知本人到村委会签字认可时,姜同勋拒绝签字认可,还说出“我什么也没有得到、都是拿给那些关系好的人享受了”的话。实际上,姜同勋户享受2018年农危改拆除重建指标,补助3万元(因不配合拆除旧房,还有2万元未划拨);2018年政府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280元;2019年政府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280元;享受A类低保一个,每月304元。
根据《茶蔚村村规民约》,茶蔚村民委员会决定对姜同勋案例在全村范围内通报,希望本人能立即纠正这种错误的行为,积极配合村委工作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则通报发出后就刷爆了朋友圈,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扶贫先扶志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应该引起重视↓↓↓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
给贫困户做一下简单分类,便不难发现,除了老弱病残等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人,剩下的主要就是脱贫能力匮乏、脱贫志气不坚的人。其中却也有少数“张嘴谈条件,伸手要好处”的“懒汉”,有的汲汲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有的甘于长期贫困。针对这种情况,2018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只有当贫困人口意识到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可能、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努力摆脱长期贫困才会成为可能。
扶贫先扶志,要“对症下药”
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重,缺少主动脱贫的动力;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想摘掉“贫困帽”,但一些“懒汉”却想守住贫困村的身份,甚至为此闹事;有一些基层干部觉得,扶贫被少数人当成了一种福利……如何应对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类似情况?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究其所以,贫困有很多产生原因,“精神原因所致贫困”比“物质原因所致贫困”更具隐蔽性和传播性,其危害更大,脱贫难度也更长期和艰巨。
当前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人,精准到钱、房、物,“,因地制宜”;更要精准到人的“志气、精神、骨头”,真正“对症下药”。避免“养懒汉”现象,根本是要打开贫困户的心结,培养志与智等内生动力。破解“懒汉”问题,属于扶贫中的“扶志”层面上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只有要摒弃“速效”思想,坚定滴水穿石的信念,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才能为解决“懒汉”问题培育深厚土壤。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在扶贫过程中,也不能一味怪贫困户“太懒”,要多想想他们能干什么,有没有合适的产业为他们创造实实在在的脱贫环境,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脱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