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就在病毒肆虐之时
有一群人毅然披上战袍
与病魔近身搏斗
救回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他们,就是医生!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为迎接这个专属于医师的节日
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举办
江西省第3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
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与全省优秀医师代表亲切座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医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
刘奇说,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希望全省广大医务人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勇做抗击疫情病魔的白衣战士,当好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为推进健康江西建设、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大会通报表彰了
“江西省医师奖”“百名最美抗疫医师”“天工杯”新发传染病医疗救治技能竞赛一等奖的获奖者
还有5位抗疫医师先进事迹报告
他们通过讲述自己抗疫一线的故事
弘扬了抗疫精神!
↓↓↓↓↓
我们“逆行”向湖北驰援!
祝新根
(江西省第一批援助湖北援鄂医疗队队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这是162天前,也就是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赴武汉指导抗疫工作时的讲话,我有幸在现场聆听,当时的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
大家好,我是江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祝新根。今天很荣幸,能代表138名江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抗疫前线那些难忘的故事。
临危受命,我们义无反顾!
1月27日,大年初三,经上级批准,我奉命带领由全省各级医院138名骨干组建的江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支援武汉市第五医院。当日清晨,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为我们送行,那时,刘奇书记紧握着我的手对我说:“要用你们所学知识,全力救治武汉病患。一定做好自身防护,要一个不少的把138位队员安全带回!”易炼红省长说:“你们是最可爱、最担当、最暖心的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后盾,领导的殷切嘱托,家乡人民的关怀期待,给了我们一往无前的勇气!我们承载着4600万家乡父老的信任与关怀,必然全力以赴,勇往直前,不负重托!
治病救人,全副武装硬核上线!
经过严格的防护培训和部署,我们于1月29日晚正式接管第五医院的ICU病区、呼吸与危重症科,并组建了发热第十一病区。首次进入疫区,面对疫情不明的风险,医疗队面临的考验非常严峻。
救治和防护是我所抓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带领医疗队迅速摸清医院病区设置和病人救治情况,统筹规划,建章立制,有序组织,第一时间完成人员部署,第一时间厘清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第一时间落实医疗程序,确保做到有效救治。
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开展了武汉市第五医院有史以来也是江西援鄂医疗队第一例ECMO,治疗效果显著,这是江西援鄂医疗队综合诊疗水准以及ECMO应用技术水平和精益管控能力的生动体现。
更重要的是,我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我们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管理“零事故”的目标;同时,我们作为典型在全国首次线上疫情防控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还参与编纂了疫情防控专家共识,指导全国医生在疫情下开展病患救治工作,充分展示了江西医疗卫生专家的风采和高质量医疗水平。
守望相助,坚守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是非常烈性的传染病,感染的患者都处于一种恐惧绝望的状态。我们如何在用药物、用设备救治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念呢?大家都想尽办法。由于我们的病人大多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有的插着管不能说话、能说话的湖北方言又重,医护人员听不懂啊!怎么办?我们就在废旧纸壳上画上吃饭、喝水、翻身等图样,患者手一指沟通就顺畅了,情绪也舒缓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发明大大降低了救治难度,也为患者带去抗击病魔的信心。
为了缩短与病人的心理距离,我们经常会拉拉病人的手,主动靠近他,他就会觉得你没有抛弃他,所以,只要我查房,都会和患者多聊几句,耐心讲解病情,多给他们精神鼓励。我记得非常清楚,元宵节那天,我穿着写了我名字和元宵节快乐的防护服去ICU病区会诊一位危重患者。这位病人当时在我们全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撤掉了呼吸机。我的同事跟病人说,放心,你一定能活下来,这是我们江西的队长。幸运的是,一周后这名患者转出了重症病房,我查房时又去看望了她。突然,她用轻缓的语气,一字一句地说:“我认识你,你是江西的队长。”此时,我觉得我们的所有付出,所有拼搏都值了!
54个日夜,层层防护服下,汗水无数次浸透我们的衣衫,紧绷的护目镜、口罩下是触目惊心的压疮伤口,面对被感染的生死风险,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把呕吐物硬生生咽回去,看不见的病毒危害病人的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但即使这样,也从来没有一个队员在我面前叫过苦、喊过屈,大家始终斗志昂扬,恨不得挤出所有时间来全力救治患者。我们把患者当亲人对待,真心也换来了他们的真爱。
特别让全体队员感动的是,3月29日,全队集中休养时,刘奇书记专程到休养地来看望慰问我们,现场,刘奇书记对我们医疗队的成绩进行了高度肯定,他说,你们如约平安归来、我如约来看望你们,向你们致以崇高敬意!现场不少队员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全民战疫,胜利属于人民!
人类的发展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在医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带着坚定信念、带着踌躇满志相聚于此。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我们清楚知道:防疫这根弦绝对不能放松!习总书记在近期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当前和未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为此,我们正在积极总结抗疫经验,加速推进学科建设,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我们将不断勇往直前、开拓进取,随时响应党的号召,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最大力量!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江西抗疫的中医担当
刘良徛
(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别专家、省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成为特别难忘的一年。在属于我们自己的特殊节日,回望抗疫那段的特殊的日子,此时此刻,我的心依然满是感动!
疫情爆发后,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给予特别信任、特殊关怀,采取特殊措施、特殊支持,迅速部署,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抚生院区作为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省级定点医院。我们全体医务人员不辱使命,勇担当,敢作为,充分发挥了学术底蕴深厚、中医人才荟聚、团队意识突显的优势,取得了喜人的抗疫成果。现在,我简要回顾一下那段难忘的经历,与各位同仁分享共勉:
一、我们有一支闻令而动、能打硬仗的队伍
筹建定点医院之时,困难重重。当时交通受阻、市场歇业、人员紧缺、物资紧张。2月7日晚上接到任务,2月10日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2月11日迎来了首批患者入驻,3月10日实现患者“清零”。我们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完成了人员选拔、防护培训、病人迁移、病区改造、院感消毒、物资储备、人员入驻,创造了江西版的“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建设奇迹!
团队同心同德,精诚合作,确保了“定点医院”稳定、高效、有序运行,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零投诉、零返阳目标。充分说明我们有一支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
二、我们有一支精诚团结、甘于奉献的队伍
疫情发生后,我院医护人员纷纷请战,要求去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他们有:心血管科主任伍建光、ICU主任赵文辉、呼吸科主任张元兵、呼吸科护士长柯颖、急诊科主任廖为民、血液科主任曾英坚、呼吸科博士兰智慧、王丽华等一大批医务人员,他们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虽然没有去成武汉,感到有些失落,但没过几天,我们接到筹建省级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的指令。
骨伤科护士万芳丹家里有两个小孩,她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乡下婆婆家,写下请战书:“如需要派医疗队,请优先考虑我,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抗疫的工作中,万芳丹出现头晕呕吐等情况,瘦小的她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因为防护服的不适及劳累过度,我们有位医生晕倒了,脑病科于晓明主动顶岗,没有一丝怨言。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主动请缨,白衣执甲,义无反顾地冲在疫情最前线。他们不是天生的无所畏惧,但在他们身上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我为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战友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三、我们有一支“中医很强,西医不弱”的队伍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国医大师的学术引领作用,国医大师洪广祥、伍炳彩的学术思想得到了灵活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团队具有很强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能力。在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拟定了散寒除湿抗毒方和清热化湿抗毒方;在国医大师洪广祥“治肺不远温”学术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运用温肺化纤汤治疗恢复期肺间质病变,在全国首倡新冠肺炎后肺纤维化的治疗。这些宝贵经验,纳入了我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指导全省中医药防治工作。在定点医院,13人采用了纯中医药治疗,16人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一例病情加重。无论是患者住院天数、还是医药费用,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我们还探索出了新冠肺炎核酸延迟转阴的有效对策。如一位遂川的患者,在当地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核酸检查结果始终不得转阴,转入我院后,我们采取纯中医治疗,一周后治愈出院。
四、我们有一套独具江西特色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尽快缓解病情。众所周知,热敏灸是我省原创技术,具有疗效好,适应症广的优势,我们将热敏灸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实践证明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减缓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我们积极还探索应用包括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药熏洗、八段锦、易筋经、中药精油芳香疗法、中医健身气功等多种形式的治疗措施。经过我们多种措施的积极干预,大多数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了缓解,取得了良好效果。
江西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中医药专家在乌兹别克斯坦运用中医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救治工作;在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上,分享江西中医药抗疫经验;同时,我们积极参加白俄罗斯、葡萄牙等国新冠肺炎远程会诊;参与了《面向国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诊疗建议方案》的制定。
总之,在江西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紧急关头,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全省中医药系统被省委省政府委以重任,充分说明了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院的高度信任,更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江西中医药的高度自信,再次证明江西中医药有历史、有底蕴、有基础、有实力、有潜力、有未来!
最后,我还想向各位分享一个细节,我们在扶生院区抗疫期间,基本上都是春雨绵绵,但每次患者出院,都是晴天,都是艳阳高照,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天佑中华!天佑江西!
谢谢大家!
信仰的力量
邹 颋
(江西援随医疗队重症组组长、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信仰的力量》。先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邹颋。在ICU工作了15年,曾参加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这次在江西支援湖北省随州市医疗队中担任重症医疗组组长、随州市中心医院总协调人、随州市中心医院一病区党支部书记。
自从我今年2月份主动报名加入江西援鄂医疗队以后,很多媒体的朋友、单位的同事甚至包括我的家人都问了我同一个问题:“怎么想到援鄂了,不害怕吗?”
其实,我递交请战书,多少让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有点意外,因为他们知道,当时学校停课,我的女儿正天天在家上网课,紧张备战高考,需要我的照顾;我的父亲快八十了,正卧病在床,也需要我的陪伴。
但是,当看到单位在微信群里发出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倡议时,我坐不住了。我是重症专业的,而这时前线最急需的就是重症科医师,我应该去!家里的困难,克服一下就过去了,但那些命悬一线的病人不能等啊。
我支援的是随州市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它负责收治随州各市县医院的所有的危重症患者。当我到达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房的时候,床位已经基本收治满床,病人的病情都十分危重。我们到达时,随州市中心医院的同行们已经超负荷工作二十多天了,体能、精力已经到达极限,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我们的到来,为医院补充了一支生力军。随州的同行们拉着我们的手说“太好了,援军到了,援军到了”。
接管病区后,我很快发现,因为是老病区临时改造,加上设备短缺,人手不足,病房构造达不到传染性疾病病区隔离要求,比如病区通风不佳、生活区和隔离区距离太近、进出通道合用、缺紫外线灯和空气消毒设备、穿脱防护服流程不合理等等,我立即找到医院领导,协商探讨,改善优化病区布局,重新规范穿脱防护服流程,最终形成最佳方案,并重新培训队员。
记得我第一天到新冠ICU病房,就参与了病区的值班,是需要穿上防护服进到病区里的。新冠肺炎时期的ICU病房被称为“红区”中的“红区”。这里的危重症患者最多、感染风险最大,因而防护要求也最严格。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平时小小的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只要过半个小时,那种不适的疼痛感就被数十倍的放大,甚至达到难以容忍的程度,但为了保证防护装备的密闭性,我的办法就是只能尽量不去想它,当忙碌起来的时候,也就顾不上了。
重症监护病房的新冠肺炎患者始终是我们每天最牵挂的人。有一位老奶奶我印象很深刻。2床明少英奶奶80多岁了,有着高血压的基础疾病,这次也不幸确诊重症新冠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的时候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口唇紫绀,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而她的家人也因为感染新冠肺炎在接受隔离治疗,没办法在她的身边照顾她。
明奶奶到了ICU里,我们立即监护起她的生命体征,给她接上了高流量氧疗,并且针对奶奶的病情制定出抗病毒、抗感染、化痰、平喘、抗凝等等对症支持治疗方案。奶奶看上去很紧张,很孤独,对自己的病情感到很害怕,一句话都不说。我发现这个情况,叮嘱值班的医疗护理队员们要主动和奶奶说话,要像照顾自己奶奶一样。我带头给奶奶喂饮食,帮她擦洗身体,安抚她的情绪。渐渐地,奶奶的情绪稳定下来,她招手让我们的队员到她的身边,轻轻地说:“你们给我的儿子打个电话,说我在这儿很安全。”我们听了都很感动,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奶奶很信任我们,能积极配合治疗了。
明奶奶好转出科那天拉着我的手向我们表达着感谢。这天恰逢是我的生日,奶奶病情好转,我觉得就是我生日里最宝贵的礼物!而四十多天援鄂的经历,也必将成为我生命中最让我引以自豪的一段历程。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有人说,援鄂的医务人员是披着天使战袍的英雄,其实,我们和大家一样,也只是生活中的平凡者。但是我相信,在每一次国家需要的时刻,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承担天下兴亡的平民英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谢谢大家。
你守护患者,我守护你!
邓媛媛
(江西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江西省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院感组成员、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感科主治医师)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我们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时的神圣宣言。庚子年初,荆楚蒙尘。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我院医护人员和全国医护人员一样纷纷请战,共有600多人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医院前后派出5批6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身为医务人员履行职责和共产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使命感,让我也第一时间交上请战书,并光荣地成为江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加入到这场时代赋予我们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是一名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感控医生,深知在这场战斗中院感防控至关重要,同时身为心理学博士在读的我,深知队员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我们即将面临的是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在去往武汉的专机上,我分享了我丈夫2003年抗击非典的故事,并再三强调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预警。我告诉队友们,任何有关职业防护和心理困扰的问题,我随时都可以提供帮助。
在我们入驻武汉市第五医院之初,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正在飞速增长。还没有开科的病房里已经住进了患者在等待治疗。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感控人,第一时间进入到隔离病区,收集院感防控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医务人员进入提供专业指导。第一次不是那么熟练地穿上防护用品,走在陌生又安静的楼道里,安静得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实地考察后,武汉市第五医院的感控情况让我们十分担忧。王卓领队和祝新根队长非常重视院感防控工作,帮我们感控组各处协调,解决问题,以保障队员们的防护安全。我们则白天在医院走访调查,晚上学习政策文件,常常在微信群里讨论到凌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优化流程,降低感染风险。因为保洁人员的奇缺,医院的清洁区并不清洁,我们就撸起袖子当起了保洁员,全力保障队员办公和休息区域的清洁消毒。有一句话形容我们院感人,说我们是“管天管地管空气”,在武汉,我们除了做好防护用品的把关、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等各项常规工作之外,队友们的饮食睡眠、健康监测等都是我们的工作范围。
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138名医疗队员的零感染!也使武汉市第五医院医务人员的感染人数持续下降!我们的感控工作还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认可,在医疗队的工作简报中点名表扬!当所有一线医务人员在为战胜这场疫情拼尽全力的时候,作为一名感控人,最高兴的莫过于听到大家说的那句:“只要有院感老师们在,我们就安心!”
在做好感控工作之余,我发挥心理学专长,主动担当起医疗队的心理医生,为队友和患者提供心理服务。在给队友们做防护用品检查的时候,我会主动跟他们聊聊天,帮他们竖起衣领,扎好袖口,戴上口罩,在防护服上写上他们的名字,在他们即将跨出清洁区的时候,说一声“加油!”我希望透过这些简单的话语和动作,给他们传递一丝温暖,一丝力量,让他们多一些勇气去迎接门后的挑战。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下,很多队员饱受着失眠的痛苦。于是,我结合心理学知识和自己应对失眠的经验,给队友们开展团体辅导。在小组讨论中,大家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无形中降低了焦虑,改善了睡眠。我也进入到隔离病区,为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的工作得到了队友们的一致认可,能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让我倍感骄傲。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脚颤抖,依然在向前走。”这句话给了我很多的力量。这次的抗疫经历,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成长,更是我人生的一次洗礼。从1月27日逆行出征,到3月20日凯旋归来,54天的朝夕相处,138名队员精诚合作,从迷茫到自如,从害怕到从容,从寒冬到暖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深切关怀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大家给了我们一个闪亮的称呼:英雄。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人员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这次的援鄂,我从不后悔,如果祖国和人民有需要,我必还将义无反顾!
他是“老兵”却最不惧风雨
蒋金波
(生前为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很平凡,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也没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只有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他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散发着光和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平凡,让我感到真实、亲切、可敬、可学,他的不平凡,让我深深感动,每每想起,眼里满是泪光。他就是江西大余县疾控中心医师蒋金波。
他是“老兵”却最不惧风雨
蒋金波,男,1962年出生,江西大余人。他是一名防疫战线上的老兵,从毕业就职于大余县疾控中心那天起,就注定他的一生,将与“防疫”工作结下不解之缘。2003年非典、2009年大余“7•3”洪灾、2013年禽流感、2019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大防疫战役中,他始终冲锋在前,从未缺席,这一干就是整整38年。
每当问及蒋金波,疫情来了,你怕吗?他永远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他用坚定的眼神告诉我,“我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干着自己该干的事,只有我们前方坚实了,后方的群众才能放心,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今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黑沉沉的阴霾,侵袭武汉、席卷全国,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即将退休的蒋金波,率先递交了“请战书”,“请组织把我调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去,我是老兵,我能上!”整整半个月,蒋金波没有休息过一天,即使大年三十,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1月28日,大年初四,本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假日,却成为蒋金波生命的最后一天。一大早,他像往常一样提上防护设备箱来到县人民医院,开始了新冠肺炎可疑病例调查。转眼已过饭点,他习惯性用一碗方便面草草解决了午餐,期间,保洁员王美英看到蒋金波脸色不对,劝说道:“老蒋,你是不是很累?要不请半天假?”他微笑着摆了摆手:“小事,就是太忙了,你放心,关键时刻,我这个老兵还顶得住!”短暂休息后,蒋金波又匆匆下乡指导消杀工作,直到下午六点多才返回单位。因劳累过度,当晚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8岁。
蒋金波是医师,知道生命的可贵,但他习惯了忙忙碌碌,一旦投入工作,就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忘记按时吃饭,忘记休息,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自己已近花甲之年,直到去世当天,还在忘我地工作,就这样埋头苦干了一生。临走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他为事业殚精竭虑却淡泊名利
30多年来,我们亲切地称他为“老蒋”,老蒋热爱疾控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在多次紧急战役中,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表现突出,工作从未出现差错,但是很少人知道。每年评选先进个人时,那个总是冲锋在前的他,却退到了最后,他说:“把评先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2017年,为了年轻干部的成长,蒋金波要辞去艾滋病防治科科长职务,疾控中心领导极力挽留,他恳切地说:“科里小谢年轻,工作能力又强,把科长让给年轻人,有利于小谢尽快成长,也有利于工作。”
就这样,老资格的蒋金波最高职务只是一个科长,甚至甘于当一名普通干部,他的高风亮节在全县传为佳话。
他为妻子作出承诺却来不及兑现
1991年冬,大余县举办第一届梅花节。蒋金波和妻子胡如凤、2岁的儿子拍下了一张全家福。胡如凤没有想到,这是第一次全家游,也是仅有的一次全家游。
结婚三十多年,妻子总是责备蒋金波,“嫁给你这么多年,从来没带一家人出去外面好好转转。”看着墙上那张泛黄的全家福,蒋金波憨憨一笑,“现在工作忙,等退休了,我们一家人去外面旅游。”可就是对妻子这么一句简单的承诺,蒋金波再也无法兑现;对万千家庭来说是如此平常的一次旅行,却成为蒋金波夫妇一生的遗憾。
他这个人啊,对谁都好,唯独对自己不好,别人的事,他总是放在心上,自己的事,却总是一拖再拖。在街坊眼里,蒋金波就是经常帮助大家的热心肠;在兄弟眼里,他是最可靠的大哥,有求必应;在帮扶的贫困户眼中,他们早已把蒋金波当成了亲人。可在妻子眼中,他似乎永远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再等等吧,再等等吧,一转身就是永远。
大爱无言,大音希声,蒋金波,一位抗疫战线上的老兵,在平凡的岗位,用点滴奉献诠释着坚守。而在我们的抗疫一线中有千千万万个“蒋金波”,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朴实、正直、敬业的初心,启迪着我们平凡的人生,就像是一杯茗茶,沁人心脾、回味悠长,激励着更多的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笃定前行......
(讲述人:蒋金波同事)
我们不会忘记
除夕夜千里驰援
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
义无反顾、逆行出征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写下了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抗疫故事
我们不会忘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广大医务工作者英勇无畏,奋战一线
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面对疫情
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惧危险
冲在最前面
他们用身躯挡在病毒前面
筑起守护生命的“安全堤坝”
成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用奉献与大爱、责任与担当
谱写出战“疫”英雄赞歌!
今天,让我们向广大医务工作者道一声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