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满目疮痍!

2020-08-13 15:22  阅读:2084 

祁连山南麓腹地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事件目前仍在调查中,现场整治情况如何?非法开采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8月11日,总台央视记者前往核心现场进行实地探访。

矿区大门紧闭 现场一片漆黑

11日,总台央视记者前往木里矿区探访。记者发现,矿区大门紧闭,外栏已被钢筋焊死并用铁丝网围住。矿区现场一片漆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暂时无法进入矿区,夜晚道路难走,特别危险。记者发现,矿区门口的地面坑坑洼洼,是运煤大货车常年碾压的结果。



航拍非法开采煤矿:坑道满目疮痍

目前,青海海西州天峻县木里矿区非法开采已停止,部分开采区裸露在外。

△航拍青海木里非法开采矿区,部分区域形成百米水坑,山体挖成夹沟。

航拍画面显示,沿天木公路两侧有大量开采区,有开采区形成长度约百米的水坑,两侧山体留下一道道车辙。

在青海兴青集团天峻能源有限公司聚乎更矿区五号井门口,一片开采区被绿色防尘网遮掩,绿布一侧山体已挖成夹沟。

企业以生态修复名义非法采煤14年 获利超百亿元

有媒体日前报道称,在历经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青海省叫停木里煤田矿区内一切开采行为、开展生态环境整治的背景下,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打着生态修复治理的名义,在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矿区进行掠夺式采挖,14年来涉嫌无证非法采煤2600多万吨,获利超百亿元,对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造成破坏。



据兴青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公司24小时作业,但每次有领导和执法人员前来矿区,公司都能事先得知消息,将矿体和挖出的煤炭或用土掩盖,或用绿色盖土网予以覆盖,看似绿色草坪;检查人员一离开,立即恢复作业。

经初步调查,青海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开采,破坏生态环境。多名官员被免职,多人被调查,涉事公司的负责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详情见>>>

优质焦煤、可燃冰等不可再生资源遭毁灭性破坏

大规模、破坏性的煤矿露天非法开采,给原生态的高寒草原湿地带来巨大创伤,对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造成破坏。

之前有记者到现场调查时说,置身于此看到,远处是碧草如茵的自然湿地、珍珠般洒落的羊群和白雪点缀的山峰,近处则是一片狼藉的煤堆、渣堆和触目惊心的巨坑。对比之下,像是绿色的高原草甸被遽然撕裂,黑色煤炭和渣土如伤口处外翻的血肉,令人不忍直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连呼“痛心疾首”。他表示,兴青公司十几年来无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规范施工作业,不仅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且使优质焦煤、可燃冰等不可再生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有关部门必须予以彻查。

央视热评

祁连山非法采煤是“高度近视”的典型标本

“高度近视”是网民创造的一个词,形容某些监管者的麻木不仁,在媒体曝光形成舆论压力后,地方高度重视,而在这之前对眼皮底下动动眼睛就能看到的问题,“高度近视”。近来让舆论关注的青海祁连山非法采矿问题,堪称地方“高度近视”的典型标本。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三年前就被中央通报,问责风暴开启祁连山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但记者持续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追责高压下总体取得成效,南麓腹地的非法开采却并未根绝。号称青海“隐形首富”者,盘踞在这里涉嫌无证非法采煤2600多万吨,在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这家公司仍不收手,打着“生态恢复治理”的名义掠夺式采挖。



△青海省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矿区卫星图

有人说,又是中央的高压问责,又是环保督察,这些人怎么敢顶风作案?这可能真不是什么“敢不敢”的问题,而是“非法采挖利益”有多大的问题。“高度近视”到多少度,关键看利益诱惑有多大,当有巨大采挖利益驱动的时候,猫鼠都会铤而走险。所以,问责两名厅官,只是一场问责风暴的开始,需要彻查“高度近视”的原因。众多的反腐案证明,这种环境生态大破坏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地方官场生态问题的反映。以此为标本,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每一个“高度近视”者付出代价,让监管者清清爽爽,地方风清气正,才有生态上真正的绿水青山。


67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