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沈小平
“上工治未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展望触手可及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是健康生活。
我国已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我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健康事业发展还存在短板,医疗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按下保障人民健康的“快进键”,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强健,更是生理心理乃至生存环境、社会福祉的和谐状态。这就意味着,健康事业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而是关系到教育、体育、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不仅仅包括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还包括提高宜居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体育锻炼等各个方面。只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覆盖预防、医疗、康复、健康促进、保险等各环节,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才能确保人民过上健康的生活。
“上工治未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从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进一步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尤其要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夯实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强前沿堡垒。坚持更多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将垃圾分类投放、倡导分餐和公筷等健康文明的做法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夯实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坚固防线。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绊脚石”。为此,要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力度,继续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优化基层就医环境,建立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同时抓好国家针对贫困户的优惠医疗保障政策落实,让更多贫困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享受到健康红利。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健康的体魄一直为人类社会所推崇。让人民过上健康生活,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和重大民心工程,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当每个人都拥有健康体魄,才能更好地享受我们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