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红色文创大赛部分获奖作品。
资料图片
上海红色文创大赛颁奖
本报上海7月16日电 (记者曹玲娟)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把上海红色文化挖掘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建党99周年之际,第一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近日在沪颁奖。以石库门建筑门框外形为原型的初心锁等3件作品获大赛一等奖。
随着“文创热”不断升温,依托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红色文创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并呈现出潮流化、年轻化特色。此次获奖作品中,还有桌游、八音盒、魔方、手机壳、万花筒等,兼具创意性和观赏性,吸引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大赛于去年10月启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共收到参赛作品656件,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入围奖20名。
优胜作品如何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和喜爱?主办方举办获奖作品成果展,策划推出“追梦者”红色文创网上直播,拓展红色文创消费场景,与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开通在线购买获奖作品等,努力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同步启动。据悉,第二届大赛新加入了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设计,组委会还将为参赛者提供红色主题培训活动,广泛挖掘和培育文创人才、文创项目、文创企业,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
初心锁设计者之一王钦庆——
峥嵘岁月 触手可及
在上海的石库门建筑里,曾召开过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三次党代会,孕育了城市的红色基因。这次比赛设计的主题是“不忘初心”,我和搭档朱益健想到用党的诞生地——石库门建筑来诠释。
说起石库门,还真有些亲切。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我小时候常从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前经过,一砖一木都深深印在了脑海里。最难找的是中共四大会址,原建筑已毁,只能根据模型来寻找类似的石库门。最终,我们找到了比较相近的两座建筑,参照建筑门框设计了密码锁的外形,并将初始开锁密码设定为党代会召开的时间。锁不住的是岁月,锁住的是记忆。初心锁浓缩着党的3次大会历史,凝聚着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希望当大家看到这些锁时,能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
现在我已经退休。朱益健是70后,在一家礼品公司做设计。颁奖那天,我发现大多数设计师都比较年轻,我们设计的作品能获得年轻人喜爱,意外之余,也觉得很惊喜。
近年来,文创设计更加注重开拓想象力,增加历史文化内涵,希望文创产品在积极创新的同时,始终关注实用性,延续匠心、保持初心。
(本报记者陈圆圆采访整理)
“新青年”系列文创产品设计者黎钰——
先辈精神 融入日常
我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这次设计的“新青年”系列文创产品,灵感来源于1915年在上海创立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时称《青年杂志》)。
我希望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能够真正走进今天的生活,成为日常的陪伴,所以选择将红色元素与帽子、笔记本、帆布袋等常用物品结合,并加入图案设计、丰富色彩搭配,兼顾实用性和创意美观。我找了《新青年》杂志的许多资料图片,反复观察研究,最后我决定将封面字体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并加以调整优化。
我出生在广州,小时候,家人就带我参观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来到上海之后,我也常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地方,红色文化一直感染着我。这次学校号召大家参加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我就报了名。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新青年》杂志所传递的那种积极向上、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始终值得我们学习,年轻人应该将这些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弘扬红色文化需要新颖、生动的方式,让它深入人心需要长期投入和坚持。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后我想继续用自己的所学和专长,传承先辈们留下的精神和回忆。
(本报记者曹雪盟采访整理)
多功能上海旅游护照设计者徐晓梦——
青春视角 吸引参与
我的职业是互联网设计师,生活中也爱写写画画,平常看到好看的建筑就会画下来。逛文创店的时候,总能看到很多标志建筑物的衍生产品,但红色景点相关的文创设计却不多见。何不将红色景点文创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呢?
经过思考,我决定做一份红色旅游护照,为红色建筑绘制扁平化造型,突出细节特点,再加上历史故事、地理信息,让游客能够在DIY游览打卡的过程中,更宏观地感受红色景点的风貌和意义。
这本护照中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4个红色景点,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每一页既能玩刮刮卡,也能写旅行日志,还能当明信片馈赠亲友。刮开涂层,原本黑白的建筑变成金色,这种可以二次创作的参与感,很吸引年轻人。
绘制前为了拍照采风,我去了许多红色景点参观,也带着我的女儿一起看。等她再大一点,我还想带着她认真读读那些地方的红色故事。
小时候我看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觉得特别感动,我们的历史里有那么多不能忘却的记忆。与我小时候相比,现在讲述红色文化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各种红色文创产品与年轻人的兴趣点结合,有趣也有温度。
(本报记者刘静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