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太胖了,肯定是零食吃多了!”
“哎呀!这娃太瘦了,肯定是零食吃多了,不爱吃饭!”
……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吃零食
而孩子的身体状况
都让零食背负了太多的“罪恶”
零食到底有没有能力成功“甩锅”?
机会来了!
国内首份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
今日正式实施
什么是“儿童零食”?
零食是指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营养(或平衡营养)、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
区别于普通零食,儿童零食是指适合3~12岁儿童食用的零食。
该阶段的零食产品与普通零食的区别主要在于: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物理安全性、化学安全性、生物安全性)方面要求不同。
儿童零食营养健康要求
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含有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等原料的食品,大概率会出现反式脂肪酸,家长要特别注意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中,会标明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对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对成人增加心血管方面的患病几率。
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
常说的一些方便面的蔬菜包,会经过辐照工艺处理。通常都会明确标注出来。辐照工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灭菌工艺,能延长产品保质期,但是对产品营养素有影响,某些情况下会对蛋白质也有影响。
辐照处理的食品虽然不会有放射性危害,但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造成营养素流失,不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所以明确规定工厂用的原料,不能使用辐照工艺。
少盐少糖少油
该标准还针对儿童健康饮食,提出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类别自行规定限值)。
儿童零食安全性要求
向婴幼儿辅食看齐
不许用防腐剂、人工色素
标准首次提出,儿童零食的食品添加剂指标向婴幼儿辅食标准看齐。仅允许添加GB 2760婴幼儿辅助食品中允许的添加剂种类及使用量,以及GB 2760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的添加剂。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
目前,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为参考而设定的,并没有针对儿童制定添加剂限量标准。若儿童食用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食品,可能产生急、慢性毒性(当然这些都与最终摄入的剂量有关)。
感官包装确保安全不能崩到牙
标准还考虑到孩子们吃零食会不会崩到小牙齿,特别提出产品物理层面食用安全性的感官要求,如规定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的口感不崩牙等,目前其他食品标准没有针对儿童食用时的安全性有相关的感官标准。
包装结构的设计还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性,在儿童使用过程中不应对其产生伤害,如割伤、误食等风险。
强制标出过敏原
对奶类、海鲜等过敏的宝宝,妈妈选购零食要留意标签标识安全性提醒,标准强制要求标示过敏原信息,以及醒目标注影响儿童食用过程中安全性的提示。
如何帮助孩子安全健康吃零食
非营利性机构“iearth—爱地球”发布的《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9种孩子常吃的零食含添加剂最多,包括方便面、火腿肠、蜜饯、果冻、冰激凌、饼干、奶茶、口香糖和薯片。
对营养需求大、胃容量又比较小的孩子来说,零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专家们认为,根据食用频率零食可大致可分为4类
可经常食用的9种零食:全麦饼干、营养麦片、蔬菜、水果、水果干、奶酪、花生酱、酸奶、自制面包。
可每周食用2-3次的零食:甜饼干、冰激凌、山楂片、鸡蛋卷、布丁、动物饼干、燕麦花卷、海苔、自榨果汁等。
只能偶尔吃的零食:糖果、巧克力、薯片、薯条、玉米片、棉花糖、烤饼、果脯、虾条、碳酸饮料等。
最好不吃的零食:方便面、火腿肠、果冻、速溶奶茶等。
购买零食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以口味和孩子的喜好选择零食
应从营养角度补充正餐不足,让孩子少吃或不吃油炸、高糖、高盐的零食。
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零食
多选择新鲜易消化的奶类、水果和蔬菜给孩子当零食。
吃零食的时间要把握
零食食用时间离正餐时间不低于1.5小时,每天不超过3次。
吃完零食后要漱口
不喝含糖饮料,吃完后要漱口。
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
注意安全,不能边吃边玩,小孩子要避免豆类和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