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网络电影在升级中探索未来新增量

2020-06-11 10:54 陈真真  阅读:2650 

疫情期间,各类“宅家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电影观众纷纷从线下转移到“云上”——

网络电影在升级中探索未来新增量

作者:朱传欣(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

近日,随着全国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产,尘封已久的实体影院迎来复苏迹象。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国各地的电影院渐次开放,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截至目前,国内实体院线停摆已逾百日,直接票房损失超过百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影产业造成的巨大冲击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疫情期间,各类“宅家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电影观众纷纷从线下转移到“云上”,网络电影承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居家观影需求,成为当前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增量。

从“蹭IP”到买版权、从“草台班子”到专业团队、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实现全方位升级

2019年以来,网络电影市场总体上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基本面,重导向、重质量、重创新已成为全行业的基本共识,网络电影的播放量、好评率、分账额明显提升,市场主体纷纷转变发展思路,主动谋求改变,力争自我进化。

在网络电影发展初期,影片题材的局限非常明显,堆积在玄幻、悬疑、喜剧、动作、爱情五种类型。如今,网络电影制片方普遍能够有意识地向现实题材回归。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线影片涉及的类型、题材超过40个,一批主旋律、都市、科幻、体育等题材的网络影片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的扶贫题材系列电影《我来自北京》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不俗的经济效益,近期备案的抗疫题材影片《疫战》《一车口罩》《守望黎明的曙光》受到广泛关注,加之此前上线的《大地震》《毛驴上树》《花儿照相馆》等影片,这些扎根现实、观照时代的作品所形成的积极导向,很大程度上为网络电影“去污”“正名”。

此外,网络电影制片方普遍摒弃以往“花小钱、赚快钱”的投机心理,奉行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路线。单部影片的平均投资规模从2016年前的不足100万元上涨到300万元左右,多部影片的制作成本超过千万元。从“蹭IP”到买版权、从“草台班子”到专业团队、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网络电影在故事、表演、影像、声音、美术、服化、特效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升级,影片的内容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锻造出一支理解网络用户需求、熟悉网络叙事语言、洞察网络市场逻辑的青年人才队伍,成为未来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资源。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与电影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在网络电影市场资源配置中的集成作用逐渐发挥出来,网络电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在网络生态中被重新整合。《大蛇》《水怪》《奇门遁甲》等几部头部影片通过与短视频、网络音乐、在线生活服务等其他品类以及线下渠道展开有效互动,实现了流量的导入与反哺,摸索出不少全新玩法。未来,综合运用包括广告、会员付费、出版发行、衍生业务、IP授权在内的多种货币化手段,可能使网络电影摆脱依赖站内资源和点击分账的单一模式,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

存量和增量、改编和原创、网络与实体等矛盾正在政策扶持下逐步化解

与网络电影市场的新风貌、新趋势相伴而生的,是一些日渐凸显的新矛盾、新问题。目前,由于不少网络电影剧组尚未完全复工复产,必然导致此后一段时间的新片供给受到影响;而此前积压的库存影片往往由于题材、品质、格调等因素,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电影市场生态,将造成存量影片和增量影片的矛盾。如何盘活和优化存量内容,保质保量地推出新内容,应作为制片方在后疫情时期重点思考的问题。

另外,改编和原创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网络电影市场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购买和改编IP一时被奉为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西游记、封神榜、济公、狄仁杰、盗墓小说几乎成为网络电影的标签,手握知名IP的制片公司通过主题化、系列化、差异化的内容编排,打造出各自擅长的产品线,保障了项目的成功率。但其负面影响在于,对既有IP的依赖无疑限制了从业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这一年轻行业的长远发展。

再者,由于网络观看活动往往是在即时性、碎片化、伴随式的场景中展开的,这种消费方式本身便是快餐式的;也正因如此,现实主义的网络电影难创作、难传播,造成了网络平台上的现实主义作品始终未能摆脱“叫好不叫座”的窘境,网络电影尤其如此,这使得影片点击量和分账票房长期集中在“仙侠神怪”。

在今年春节档中,《囧妈》《肥龙过江》等几部院线电影转网上映,“院网同步”“先网后院”“院网融合”再次成为整个电影行业热议的话题,网络院线与实体院线的矛盾也逐渐凸显。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影公司和电影人入局网络市场,给不少网生电影公司带来“腾笼换鸟”的危机感;而越来越多贴上“龙标”的网络自制影片,又显示出网络电影行业试图打破边界、登陆银幕的野心。

不过上述新矛盾与新问题正在政策的扶持下逐步化解。统筹好线上供给,同时加强对院线电影网络播出和网络电影发展的通盘规划,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动电影发展,将是未来政策扶持及规划的方向。

观众追求影片质量和思想内涵、倒逼制作水准提升、助力行业走向成熟

矛盾与风险背后,转向中的网络电影市场同样面临着政策、市场、社会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行业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面向网络视听领域的规范、引导、扶持政策,贯穿覆盖网络电影项目的全周期、全领域,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完善立法机制、明确行业标准、升级备案制度、开展创作研评等方式调节市场弊端,驱逐劣币,托举良币。

平台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版分账规则、开放后台数据,以赋能思维激发市场活力;制作方在“寒冬”之下选择抱团取暖、跨界求生、合作共赢,一些联合出品项目在规避投资风险的同时客观上提升了制作水准;此外,网络电影产业的配套服务日益健全,出现了市场调查、版权运营、人力资源、保险风控等方面的专业化公司,行业体系走向成熟。

经历了五年时间的过滤与沉淀,原先的网络观众对影片视听质量和思想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需求侧倒逼供给侧的改革。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内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着基础动能,近在眼前的5G时代无疑将为网络电影扩展出巨大的成长空间,竖屏电影、互动电影、影游融合、AI选角、云端制作、智能分发等新技术、新手段的探索和应用,让我们看到网络电影领域在未来出现颠覆性创新的可能。

当前,网络电影正处于市场重启、价值重估、生态重塑的关键时期,此时尤其需要全行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借赛道转换之机驶入良性轨道。因此,网络电影应当合理把握“精”“轻”原则,追求与院线电影的差异化、互补性、协同发展,奋力成为新型电影产业的支柱力量之一,助力全行业迎来锚泊后的再次启航。

来源:光明日报

65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