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决胜脱贫攻坚·各地这样干”系列报道:贵州大方:全面补短板 效益看得见

2020-06-02 15:34  阅读:4987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在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中,贵州各地正奋力冲刺,坚决打赢歼灭战,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巩固脱贫成果进行有效探索,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战决胜之年,人民网贵州频道推出“决胜脱贫攻坚·各地这样干”系列报道,展现贵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以及在国家蒸蒸日上的发展进程中,一幅幅幸福的生活图景。

农户正在甘棠村辣椒种植基地栽种辣椒。涂敏 摄

在平整的土地覆上膜,用打孔器按照一定的株距,开5厘米左右的孔,每个孔内放入辣椒苗,农户手持木棍回填土壤,浇上提苗肥……走进贵州大方县甘棠村,4月底栽下的2300余亩辣椒苗,长势喜人。当地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采用猕猴桃与辣椒套种的方式,土地增加了“效益”,农民的荷包也跟着鼓起来。

“过去我们种玉米,一亩地最多挣800块钱。辣椒套种猕猴桃,产值会提升不少,农民的收入也会跟着翻番。”甘棠村村主任何育说,甘棠村的村民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业作物,辛苦不说,效益还很低下,今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按照套种辣椒每亩产量3000斤估算,每斤保底1.4元收购,每亩可让农户收入4200元,大伙铆足了干劲。

大方县因地制宜打造的红旗村茶叶种植基地。涂敏 摄

甘棠村是2020年大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之一,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及林下套种模式,优先保证土地流转农户和贫困户务工,增加了农户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全面巩固提升了大方县的脱贫成效。已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大方县,如今正全力推进以20万亩辣椒种植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在菜、畜、果、药、菌五大重点产业上“谋篇布局”,力争在农村产业革命上实现质的突破。

发展重点产业 筑牢脱贫之基

皱椒是大方县的优良地方品种,也是中国七大名椒之一。依托大方皱椒品牌优势,2020年初,大方县把辣椒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选种“大方皱椒”“线椒”精品特色辣椒,采取集中连片种植和分散种植两种方式,全力打造20万亩辣椒产业。

“我家有6亩土地流转出去种辣椒,每亩500块钱;我在基地里务工,一天工资80块,一个月至少有2000元收入。”黄泥塘镇西河村村民易龙光,天天和土地打交道,把土地账算得明明白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希望。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易龙光不仅赚到了工钱,而且学会了科学种植辣椒的技术,他计划到明年,将家里剩余的两亩地,全部种上辣椒。“种辣椒一亩地有350元的秧苗和保险补助,还有公司保价收购,这让我们放心。”易龙光说。

栽种在荒山上的樱桃。涂敏 摄

“我家这片樱桃林有5亩,今年仅卖樱桃的钱就有一万多,林下还套种了豌豆、胡豆……”前不久,樱桃成熟时,化理村村民安兴义忙个不停。与西河村不同的是,化理村因地制宜种植樱桃,既让荒地变了绿,也让群众增收的路子更广阔。

曾经的化理村,由于石漠化严重,可耕种土地少,农户日子过得紧巴巴。当时为了生计,大家只有开荒种地,可越垦地越荒,越荒人越穷。“现在在荒地上种樱桃,村民收入增加不少,随着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安兴义感受颇深。

巩固脱贫成效,产业是支撑。然而,在大方县,能够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并非只有辣椒和樱桃。2020年,大方县以坝区建设为引领,重点布局“菜、畜、果、药、菌”五大重点产业,计划发展辣椒种植20万亩、蔬菜52.8万亩、水果17.85万亩、烤烟5.52万亩、中药材13.4万亩。

有了产业,后续工作如何抓?大方县立足实际全面抓技术服务、过程跟踪、产销对接等工作,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并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筑牢稳定脱贫之基。

借力对口帮扶 扮靓乡村新貌

航拍大方县支嘎阿鲁湖樱桃采摘观光园。涂敏 摄

绿色的茶苗,红色的杜鹃,金黄的油菜花……在大方县雨冲乡,目之所及满是生机与活力。在该乡红旗村东西部扶贫协作茶叶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茶青,山风拂过,枝摇苗荡,自然惬意。

“我们的茶园共有2672亩,今年是第一年开采,可采摘面积大概2000亩,制成的干茶直接发到浙江,可带动全乡299户农户996人增收。”雨冲乡党委委员杨兴发说。依托当地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等地理和气候优势,2018年9月,雨冲乡利用广州天河区对口帮扶获得的7700余万元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白茶产业,将荒芜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让荒山长出“金叶子”,只是雨冲乡脱贫的路径之一。自2016年广州市天河区结对帮扶大方县以来,双方通过相互协作,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劳务协作等方面尽锐出战,实现了“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如今全乡贫困发生率已经从31.48%下降至1.48%,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香葱基地。大方县委宣传部供图

“双方相互配合好,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因地制宜,扶贫协作能让百姓真正得实惠。”说起天河区对雨冲乡的帮扶,杨兴发如数家珍:为77户无房居住的贫困群众新建了租房,为357户村民打通入户路和进行庭院硬化,牵线搭桥引进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对雨冲乡进行资助帮扶……

四年来,天河区共在雨冲乡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涉及农旅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茶叶种植、避暑休闲中心建设、民房改民宿以及无房户建房补充等6个项目。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浪潮中,贫困户转型当上了产业工人、种养能手、包工队长,大家正各显身手,作别贫困,奔向小康新生活。

做好动态监测 确保不落一人

到星宿乡重山村工作6年,黄顺林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农户家进行亲自走访。作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哪家有几口人、有几个劳动力、收入来源是什么、获得了哪些国家补助,黄顺林了如指掌。

重山村地如其名,由于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产业基础十分薄弱。2014年,该村946人有41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大方县深度贫困村。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使命,黄顺林带领当地群众,通过转变思路,发展蔬菜、茶叶、天麻等产业,终于在2019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大方县核桃乡中坝村天麻育种基地天麻长势良好。大方县委宣传部供图

“脱贫不易,防止返贫更难,我们一刻都不能放松。”在黄顺林看来,脱贫摘帽只是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由于村民自身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遇到不可抗因素,生活可能一下掉落“谷底”。因此,重山村建起脱贫攻坚动态筛查机制,围绕巩固目标,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各种客观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保尽保,不漏一户一人。

事实上,重山村采取的措施只是大方县防止贫困户返贫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帮扶力量巩固脱贫成效,大方县不断强化“五个一批”(选派攻坚力量充实一批、压实帮扶责任保障一批、联系企业帮扶助力一批、农技人才服务强化一批、宣传教育引导提升一批)帮扶力量,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继续抓好剩余未出列贫困村和未脱贫人口的重点帮扶,构建稳定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提高脱贫质量。

大方县雪榕公司达溪镇食用菌基地。大方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方县委书记佘龙表示,作为已出列的贫困县,大方县坚持“四个不摘”,聚焦边缘户、监测户两类人员,扎实开展“三大行动”,全面补齐“3+1”短板,全力打好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产业和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六个冲刺战”,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29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