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
你听说过“香道”吗?
万物在大自然的抚育下,有着形形色色的美,香道便是传达美的方式一。
香道历史
中国的香道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宋代之后香逐渐成为普通百姓家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我国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香料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还是僧道、医巫、各界百姓,对于各种香品无不喜爱,与之相应的香具也是林林总总,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道文化。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与香有关的细节场景就出现过三次。
一个是售卖香的小铺子,
一个是在马路上售卖香饮子的摊位,
还有一个是药店在售卖与香相关的药材。
在这幅反映当时社会盛世场景的画作中出现香料店,而且在闹市中一个并不算大、并不考究的普通店铺,充分说明了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否则在有限的商业画面中就不会出现。
不啰嗦啦 进入正题
雨花非遗馆
有一座非遗馆,名为雨花非遗馆,进入馆内,你会惊艳于它的别有洞天。馆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300多个,200余名非遗传承人常年在这里尽情展示他们的“独门绝技”。
There i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namedYuhua I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Entering the museum, you will be surprised by its unique insights. More than 300 intangible cultutal heritage project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gathered in the museum. And more than 200 inheritors showcase their unique talents all year round.
在非遗馆的二楼,我们解锁了一个新的坐标——真馨香堂。在真馨香堂这个充满古意和灵性的环境里,也我们有幸与珍珍老师相遇,聆听她诉说香道之美,原来香真的是有迹可循,微微煽动,萦绕心房。
On the sencond floor of the museum, we found a new landmark--Zhenxin Kodo, which is full of antiquity and spirituality. W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Mrs. Zhenzhen, listening to her about the beauty of the incense, and understood that incense is really traceable, wafting the incense towards the nose.
珍珍老师是这里香道师,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研究,有着浓厚的香道兴趣。善于通过肢体语言、优美言辞表现香道文化艺术,弘扬传承中华香道文化历史。
Zhenzhen, a teacher ofIncense Taoism, studies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and has a strong interst in Insense Taoism. She is good at expressing the art of incense Taoism through boday language and beautiful words to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Incense Taoism.
这次雨花非遗之行,我们还很幸运的在她的指导下体验了如何制作香牌。我们很开心地度过了一段充满香韵的时光,学习香道知识、做香牌,在暗香浮动的氛围中一起畅谈香道的魅力。
During this trip, we are very fortunate to experience how to make incense cards under the guidence of her. We happily spent a period of time full of incense, making incense cards and talking about the charm of incense together in the floating atmosphere of incense.
生活中的香
香道植根于传统文化,深深打着文化的烙印。
一提起香道,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文人雅士的专利,事实并非如此。
香道虽然被文人雅士所追捧、创造、记录,但始终是融入在历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比于文人雅士把香道作为领悟真理、提高涵养修为的途径,平常百姓则将其作为践行美好快乐的生活方式。从驱邪避疫到驱虫防病,从吟诗作赋到抚琴品茗,从参禅论道到宴客会友,甚至安寝如厕,皆有香为伴。
中国人许多重要的节日要用香。春节祭祖要进香,清明节扫墓也要上香。
宋代大儒朱熹编写的《家礼》中详细阐述了祭祖礼制的实践规则,其中明确记录了祭祖仪式要备齐香案、香炉、香合、香匙、火炉,仪式的主要环节都要焚香。
端午节更是属于香的节日。从门口悬挂艾叶、菖蒲,到身上佩戴香囊,都是香道的体现。
中秋节时祭月要上香,还要用桂花制作桂花露、桂花酒、桂花糕,余香绕梁,三日不绝。
由于喜爱桂花的清雅自然的香气,宋人还收集桂花制作成香,供日常熏香之用。
香囊是香道的载体之一。在表情达感的时候,中国人往往会选择香囊作为信物,寄托对美好感情的珍视。
目前最早的有关香囊的文字记载是在《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这里的容臭便是香囊,从文中看来,商周时期未成年男女拜见父母长辈时都会佩戴香囊以示敬意。
东汉的繁钦曾经在《定情诗》中写道:“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则属甘肃庆阳的香包文化。庆阳香包是按照剪纸图样在丝绸上线绣出各色图案,然后缝制成各种造型,香包内填充丝棉、香料的一种刺绣品,寓意吉祥幸福,也可寓意求子、延寿。
2006 年,庆阳香包绣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道中的香料的身影甚至还可以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找到。
中国烹饪常用到的香料非常多,比如桂皮、茴香、八角、苏叶、丁香、肉豆蔻、芫荽、薄荷等。
这些香料,对各大菜系的口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候甚至对菜品口味起到标志性作用。比如傣族的香茅草烤鱼、蒙古族的手把肉、川菜麻婆豆腐、粤菜陈皮鸭等,都是因香料而成型。
许多调味秘方更是仰赖香料的运用,比如回族的十三香、傣族的撒撇等。对饮食民俗的探索,必定绕不开香料。
中国香道的“哲”与“思”
“道”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尤其在指涉宇宙观、自然观、人观方面有特殊哲学内涵。
“道”既是人类认知时空与自身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这种认知得以实现的方法论。
中国传统哲学常用“艺”和“道”来概括物质与精神,“载道”也成为各种技艺所追求的高级目标,香道也不例外。
中国香道所承载的精神追求,主要体现为“合和天下”、“明德惟馨”、“通天连心”、“一气充塞”的精神特质,契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
焚香、熏香、进香所体现的象征思维,正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关键性的“气”的宇宙观。
“气”的哲思是中国古代存在论的主要形态,气论代表了中国哲学从物质性范畴解释世界构成的努力。香气就是宇宙间那天人一体的气息,体现了中国人“一团和气”的整体思维。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一类兄妹婚神话。兄妹婚神话的核心母题是“合烟卜天意”,也即洪水后的子遗兄妹通过点香烟后烟气合拢为卜,重新繁衍人类。
“合烟”原本是自然现象,但在兄妹婚神话中,烟气相合代表天意,也象征人类生机。因此后世也常常以“香烟”表示子嗣。在神话意象体系中,“合烟为卜”内涵着“和合天人”“和合天下”的思想观念。
香作为一种中国嗅觉文化,代表君子之德,故有“明德惟馨”的思想。
高尚的德行往往能让人感到舒适,也能让周遭氛围受到熏染,就如馨香满室。而高尚的德行也像香气那样若隐若现,并不是显在的实体,谓之修德不易。
中国文化对社会个体的高级要求便是“道德”,而香文化实践正是从嗅觉层面象征与强化这种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香”除了表征人的道德,也代表天人之际的沟通。
在宗教信仰语境中,进香要达到的直接目的便是将人间讯息传达到天际神界。
“香”在许多特定民间信仰实践中,既是信仰团体的代号,也是信仰行为的代号,甚至可以是信仰目的的表征。
比如各地庙会的朝拜组织常常叫“香会” “香社”,庙会领袖常被称为“香头”,祭祀行为常被称为“进香”,有时以占卜为目的民间信仰实践也被叫做“看香”。
“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常常被认为是能够传递人间诉求、得到祖先反馈的媒介。
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哲学中,香气也往往是极乐世界的重要标志。
作为嗅觉的“香”常常代表了宗教观念中美好、善意、解脱、和平、圆通等具体概念。这些概念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与本土的香文化观念相结合,于是发展出丰富多样的中国宗教香文化。
结语
香道,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曾被遗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但最终还是被完好继承了下来,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抉择,因为它自身悠远弥香,淡而不衰。
现在,当人们从品香中感受到早已融入血脉的东方意境时,香道重返人们的生活中。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知香、好香的人们,共同关心着它的发展。香道文化真的如一缕香柱早已融入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呼吸吐纳之中了。
我们也相信,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道,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而且她不是一个因循守、疏远时代的老人,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玉树临风,超尘拔俗的少年。
创作成员:马欣慧(组长)、黎袁、李莉